[实用新型]装载机用二次高卸铲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7553.3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2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马兴龙;徐守军;王志强;杨希全;孔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348 | 分类号: | E02F3/34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76023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二次 高卸铲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载机配件,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用二次高卸铲斗。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在料场、农场、林场等对较短物料、稻谷的装卸作业和短距离运输,也可用于积雪的堆积处理。完成上述工作都需要用到装载机上的铲斗,有时由于工况的多样性,需要现有的装载机能够进行高卸作业,在工程机械行业中,装载机生产厂商一般按照下面的两种方式实现高卸作业:一是通过调整连杆机构和配重实现高卸;二是通过调整相应的机具实现高卸。第一种情况下需要更换连杆机构以及增加配重,这样做容易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第二种情况则容易出现在增加卸载高度的同时降低装载机铲斗的额定载重量。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现有装载机在不更换连杆机构和改变额定载荷的情况下实现高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装载机用二次高卸铲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方案不能很好的解决装载机在不更换连杆机构和改变额定载荷的情况下实现高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装载机用二次高卸铲斗,包括装载机铲斗,所述装载机铲斗的底部设有支架,支架与装载机铲斗活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翻斗油缸,翻斗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和装载机铲斗。
所述支架上设有收斗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装载机在不改变连杆机构及降低额定载荷的条件下增加卸载的高度,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工况对装载机多样性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灵活、稳定性高,不需要高卸作业时可以在装载机工作臂上作为铲斗使用,在正常高度卸载作业,实现一个机具两种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状态图。
图中:1、装载机铲斗;2、翻斗油缸;3、支架;4、收斗限位;5、装载机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装载机铲斗1,所述装载机铲斗1的底部设有支架3,支架3与装载机铲斗1活动连接;所述支架3上设有翻斗油缸2,翻斗油缸2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架3和装载机铲斗1。
所述支架3上设有收斗限位4。
所述翻斗油缸2分别设置在支架3的两侧支架上,其数量为两个,并通过液压管路与装载机液压控制管路连接。
所述支架3包括横梁、耳板、支腿、支座,其结构紧凑,在实现高卸作业的同时可以满足额定载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需要进行高卸作业时,可以通过装载机的三联阀控制翻斗油缸2,使翻斗油缸2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装载机铲斗1绕其与支架3的铰接装置进行翻转以实现高卸;由于支架3设计在装载机铲斗1的底部,所以在不需要进行高卸作业时,其与装载机连杆机构5构成的整体与普通的铲斗相差不大,完全可以实现替代普通装载机铲斗进行正常的装卸作业和短距离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7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便携式低温冷刀
- 下一篇:多合一数据转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