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6859.7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红;孙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晓红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强制 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管理道路交通的辅助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道路强制禁行装置,属道路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顺畅有序的交通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了方便,也使每一个交通参与者有了自身安全的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道路通行能力远落后于各类交通工具快速增加,与此同时,一些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愈发严重。如行人随意横穿马路、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闯红灯、车辆与行人争道先行互不礼让等等。上述现象不仅增加了道路的拥堵,而且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在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对机动车的管理相对严格,而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则更多的是依靠交通参与者的自觉。在多数情况下“从众”效应明显,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会立刻带动更多的人不遵守秩序。目前,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交通管理信号灯的作用是有限的,多数情况下依靠交警和协管人员现场管理,在繁华路口尤其如此。这种现状存在的问题是:需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存有人为管理漏洞,交通参与者与交通管理人员易产生冲突、争执,无法全天候管理等。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与信号灯同步动作的道路强制禁行装置,以强化交通规则的强制性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管理效果明显、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道路强制禁行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道路强制禁行装置,特别之处是: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路口的坑体,坑体内设有操控装置和抬升路障,操控装置驱动抬升路障。
上述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所述操控装置为举升液压缸或举升电动缸,所述举升液压缸或举升电动缸下部固定在坑体底部,举升液压缸或举升电动缸的活塞杆端部固接抬升路障。
上述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所述坑体内设有两缓冲弹簧支撑台,各缓冲弹簧支撑台上分别设有缓冲弹簧。
上述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所述抬升路障上部为举升板,举升板下部中间位置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位于导向槽中,所述缓冲弹簧相对滑动块对称设置。
上述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所述操控装置为翻转液压缸或翻转电动缸,翻转液压缸或翻转电动缸底部铰接支架,支架与坑体底部固定,翻转液压缸或翻转电动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抬升路障。
上述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所述抬升路障为翻转板,所述坑体两侧设有两基台,翻转板的一侧与位于一侧的基台铰接,位于另一侧的基台上设有缓冲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繁华路口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交通管理问题设计了一种道路强制禁行装置。所述装置安装在非机动车道的路口处,与交通信号灯联合使用,自动控制。当显示道路停止信号时,抬升路障抬起,有效阻挡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当显示道路通行信号时,抬升路障落下,道路即可顺畅通行。采用该装置无需专门人员管理,即可保持路口的正常交通秩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避免了交通参与者与交管人员间的纠纷,而且可以全天候发挥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一次性投资低、可长期使用、维修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得力助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抬升路障落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抬升路障升起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操控装置为举升电动缸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抬升路障落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抬升路障升起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操控装置为翻转电动缸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1. 坑体;2. 缓冲弹簧支撑台;3.转缓冲弹簧;4.举升板;5.滑动块;6.举升液压缸;7.导向槽;8.翻转板;9.基台;10.缓冲橡胶块;11.翻转液压缸;12.支架;13.举升电动缸;14.翻转电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繁华街道的交叉路口的处,它包括坑体,在坑体内设有操控装置和抬升路障,操控装置驱动抬升路障动作,操控装置与交通信号灯电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晓红,未经郭晓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6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