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5963.4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东;吴建槟;李富斌;马辉;潘栩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酸洗生产线主要用于钢铁冶金领域,其主要作用是将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及污垢去掉,得到表面清洁的带钢用于其后的冷轧生产。目前国内酸洗生产线有几百条,但是其酸洗工艺基本上都是先将盐酸加热到工艺温度再通过循环泵进行循环流动式酸洗。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HCL气体就会随着水蒸气从盐酸中挥发出来从而产生大量的酸雾。酸雾的净化处理也就成为困扰酸洗厂家的难题。
现在的酸雾分离处理系统通常采用酸雾净化塔的方式对酸雾与空气进行分离,空气中的部分酸雾通过酸雾净化塔中设立的百叶窗式隔板附着聚集液化形成小液滴,然后通过喷淋水与空气分离。分离后形成的酸液直接排放至水处理站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剩余的酸雾通过碱液喷淋塔后排放到大气中。现有的酸雾分离设备具有以下缺点:
1.不仅浪费了酸液又需要消耗大量片碱以中和分离出的酸液,增加了生产物料成本;
2.酸雾吸收废液中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值高,给水站处理带来了困难;
3.百叶窗式隔板对酸雾的收集能力有限,空气中的大部分酸雾并未有效进行分离,使排放到大气中的空气中酸雾浓度较高,超过85mg/m3(排放限值为100mg/m3),超标排放风险系数高,同时也对大气产生了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它结构简单、安全经济,酸雾分离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它包括:
一酸雾分离设备,用于对含有酸雾的空气进行酸雾分离,分离出部分酸雾,分离出的酸雾液化形成酸液;
一酸液储存容器,用于对通过酸雾分离设备后酸雾液化形成的酸液进行储存;
一碱液喷淋塔,用于对通过酸雾分离设备后的空气中残余的酸雾进行酸碱中和处理;
一负压系统,设于空气流通路径上,用于为酸雾分离处理系统提供负压,防止酸雾外泄,并将经过处理后的空气通过一外接排气装置排出到大气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雾分离设备包括用于冷却酸雾的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将部分冷却后的酸雾与空气分离的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热交换器先对酸雾进行冷却处理,使得部分酸雾颗粒经凝露体积更大,提高了后续的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及收集能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对酸雾的分离能力增强,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酸雾浓度降低,超标排放风险系数低,同时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
3.通过酸雾分离设备后,进入碱液喷淋塔中的空气中的酸雾含量进一步降低,可减少配置碱液所用片碱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材料成本。
上述所述气液分离器中设有填料层。该填料层增大了其与酸雾的接触表面积,具有更高效的气液分离作用。
上述所述酸雾分离处理系统还包括一配酸罐,酸液储存容器中的酸液通过一输送泵驱动,流入到配酸罐中待回收利用。将分离出的酸液回收利用在生产制造中,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酸液的流失。减少了生产物料成本消耗。同时,不需要使用水处理站对酸雾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物料成本。
上述所述碱液喷淋塔为二级碱液喷淋塔。二级碱液喷淋塔能提高酸雾处理效果,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上述所述负压系统通过阀门连接在碱液喷淋塔尾端。
上述所述负压系统包括互相独立设置的两负压风机,两负压风机分别通过一阀门连接在碱液喷淋塔尾端,单独开启任一负压风机均可为酸液分离处理系统提供负压。两风机互为备用,避免了因为管路或其中一部风机突然损坏,引起大量酸雾外泄对人身体造成伤害情况发生,所以总体上来看增加了安全系数。
上述所述酸雾中的酸性物质为HCL。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对含有酸雾的空气进行处理的流程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酸雾分离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5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段式吸收氨法脱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