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前置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5262.0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肖俭伟;肖辉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博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08 | 分类号: | H03F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前置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大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外前置放大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红外信号放大器为无线通信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器件,为了提高接收效果,增加灵敏度,往往需要另外连接较为复杂的抗干扰器,这样会造成使用时整体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利于一些低成本的小型设备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红外前置放大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红外信号放大器体积较大,性价比不高,不利于一些低成本的小型设备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红外前置放大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红外信号采集电路、检波电路、滤波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所述红外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集电极与检波电路相连的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的三极管Q1,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4,串联后连接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3和电容C2,串联后连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肖特基二极管D1和电解电容C1,一端均连接于电阻R3和电容C2之间、另一端均接地的光电接收二极管D2和电容C3,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同相输入端通过依次相连的电阻R10、电阻R9、电容C5和电阻R7与检波电路相连的运算放大器T2,一端连接于电阻R10和电阻R9之间、另一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T2的输出端的电容C6,一端连接于电阻R9和电容C5之间、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连接于运算放大器T2的同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容C7,所述运算放大器T2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运算放大器T2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信号采集电路还包括连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均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的电解电容C4和电阻R5。
其中,所述检波电路包括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3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且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的运算放大器T1,连接于运算放大器T1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二极管D4,所述电阻R7与运算放大器T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基极与运算放大器T2的输出端相连的三极管Q3,同相输入端通过电解电容C8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的运算放大器T3,连接于运算放大器T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9,串联后并联于电容C9两端的电容C10和电阻R15。
更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还包括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与地之间的电阻R11,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的电阻R12,连接于运算放大器T3的同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阻R13,连接于运算放大器T3的反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阻R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红外信号采集电路、滤波电路、检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为一体,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元器件进行电路设计,符合市场需求。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较少的元器件较好的实现了信号放大,成本低廉,体积小巧,灵敏度较高,性价比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既具有高通滤波功能也具有低通滤波功能的电路作为滤波电路,电路结构十分巧妙,滤波成效十分明显,符合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博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博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5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消毒器及消毒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网格投影法的三维乳房体积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