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升降式单管塔塔体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4626.3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华;李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匠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18 | 分类号: | E04H12/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4515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升降 式单管塔塔体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塔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升降式单管塔塔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店里、通信、广播、电视信号灯领域广泛采用通信塔来进行无线信号传输,通信塔一般是将多节的塔体逐个安装上去,最后再在塔顶安装信号收发装置,安装过程需要使用大型吊车,高空作业平台等诸多大型设备辅助,施工麻烦,工程量大,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升降式单管塔塔体的安装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升降式单管塔塔体的安装结构,包括有塔体和钢框架,所述塔体最下端的下塔杆侧壁设置有铰接壁与所述钢框架铰接,下塔杆侧壁上铰接壁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壁与钢框架通过螺栓连接;下塔杆侧壁上铰接壁的上方与钢框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两组支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两组支杆分别为两个第一支杆和两个第二支杆,所述的下塔杆上设置有一对第一连接壁和一对第二连接壁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一端连接,所述的钢框架上方设置有一对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对第一连接头位于钢框架靠近塔体一端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的一对第二连接头位于钢框架长度方向中部位置的宽度方向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塔体通过铰接壁与所述钢框架铰接,这样,在运输过程伸缩式的塔体是水平放置的,与钢框架紧靠在一起,在安装时再将塔体沿着铰接壁转动至竖直位置并配合下固定壁将塔体固定,再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行加固使塔体与钢框架连接位置受力均匀。这样为单管塔的运输和安装都提供了方便。另外塔体安装后结构牢固不易产生松动摇晃,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单管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管塔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塔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配重块;2、钢框架;21、第一连接头;22、第二连接头;4、下塔杆;41、铰接壁;42、第二连接壁;43、下固定壁;44、第一连接壁;51、第一支杆;52、第二支杆;9、天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升降式单管塔塔体的安装结构,包括有塔体和钢框架2,所述塔体最下端的下塔杆4侧壁设置有铰接壁41与所述钢框架2铰接,下塔杆4侧壁上铰接壁41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壁43与钢框架2通过螺栓连接;下塔杆4侧壁上铰接41壁的上方与钢框架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两组支杆。
所述的两组支杆分别为两个第一支杆51和两个第二支杆52,所述的下塔杆4上设置有一对第一连接壁44和一对第二连接壁4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支杆51和第二支杆51一端连接,所述的钢框架2上方设置有一对第一连接头21和第二连接头22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杆51和第二支杆5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一对第一连接头21位于钢框架2靠近塔体一端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的一对第二连接头22位于钢框架2长度方向中部位置的宽度方向两侧。
所述的钢框架2安装在配重块1上,塔体由多节塔杆构成,最上方一节塔杆上设置有天支9,下塔杆4侧壁设有爬梯6。
所述的塔体通过铰接壁41与所述钢框架2铰接,这样,在运输过程伸缩式的塔体是水平放置的,与钢框架2紧靠在一起,在安装时再将塔体沿着铰接壁41转动至竖直位置并配合下固定壁43将塔体固定,再通过第一支杆51和第二支杆51进行加固使塔体与钢框架2连接位置受力均匀。这样为单管塔的运输和安装都提供了方便。另外塔体安装后结构牢固不易产生松动摇晃,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匠钢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匠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4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