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3519.9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8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昊;陈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旭通达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昆山市杰伦特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英彬 |
地址: | 52368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模具,均通过复位弹簧作为推出机构,将成型产品从模具中推出;其工作时,当注塑头移开后,推出机构马上将产品推出,由于模具的连续工作,使得冷却效果降低,有些产品还没有冷却成型,便被推出,造成产品变形,良品率低。且传统的注塑模具,只能满足一种尺寸产品的注塑,如果换其他的产品,该注塑模具便不适用了,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托板,在所述下模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空腔和面针板。
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推动杆,浮动芯体和浮板。
所述的推动杆和浮板设于空腔中。
所述的气缸室固定在模具下模处,推动杆固定在浮板下部,并与气缸室相连。
所述的浮动芯体固定在浮板上部,且位于型腔中。
其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于浮板下部。
将注塑料注入型腔时,由于重力作用,推出机构向下移动,红外距离传感器采集浮板到面针板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气缸内充气,阻止浮板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控制注塑产品的大小。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型腔处。
温度传感器采集型腔内的实时温度,当温度降到产品成型温度时,气缸开始工作,推动推动杆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型产品推出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动芯体 2.浮板 3.红外距离传感器 4.推动杆5.气缸室 6.导向柱 7.托板 8.面针板 9.温度传感器10.上模 11.下模 1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10和下模11,在所述上模10与下模11之间设有托板7,在所述下模11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6,空腔12和面针板8。
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5,推动杆4,浮动芯体1和浮板2。
所述的气缸室5固定在模具下模11处,推动杆4固定在浮板2下部,并与气缸室5相连。
所述的浮动芯体1固定在浮板2上部,且位于型腔中。
其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3和温度传感器9。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3设于浮板2下部。
将注塑料注入型腔时,由于重力作用,推出机构向下移动,红外距离传感器3采集浮板2到面针板8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气缸室5内充气,阻止浮板2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控制注塑产品的大小。
所述温度传感器9设于型腔处。
温度传感器9采集型腔内的实时温度,当温度降到产品成型温度时,气缸室开始工作,推动推动杆4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型产品推出模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旭通达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昆山市杰伦特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旭通达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昆山市杰伦特模具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3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