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固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3272.0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8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惠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惠如 |
主分类号: | F16B25/00 | 分类号: | F16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王晔;苏育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固元件,尤指一种适用于如混凝土结构等硬性铺面的锁固元件。
背景技术
螺栓、螺钉、螺椿等等锁固元件为经常可见的固定结合组件,这些固定结合组件均是通过螺牙的啮合将物件固定于特定处以防止脱落,或通过锁固元件将构件相互组合;但为使锁固元件可适用于不同处,业者所研发的锁固元件会依锁入处的材料而选择适用的材质,并针对螺牙杆作特定的设计,而供人们选择适合的锁固元件进行对象的定位或组合。
因此坊间可见专用于木质材料的锁固元件,也可见针对金属材料而设计的锁固元件,甚至也有针对如混凝土结构的硬性铺面而设计的锁固元件,如图10即为针对如混凝土结构的硬性铺面而设计的锁固元件,该锁固元件80为螺栓的型态,具有一螺牙杆81,于螺牙杆81顶端形成头部82,该头部82为多角形,以供套设于工具的旋转套筒内,可藉工具带动锁固元件80旋转,螺牙杆81的周缘面设有螺牙811,于螺牙杆81底端为锥状的导入部812。
若想通过锁固元件80将对象固定于硬性铺面上时,请参图11所示,可将锁固元件80先穿过对象90上预留的穿孔91,使螺牙杆81的导入部812置于硬性铺面92上预留的定位凹槽921处,然后通过工具带动锁固元件80旋转,即使锁固元件80的螺牙杆81通过螺牙811的旋削而逐渐锁入硬性铺面92上,至物件90锁固于硬性铺面92上。
然而,上述专供混凝土结构等硬性铺面使用的锁固元件,除了材质、表面处理有特别为硬性铺面而选择外,其结构仅是通过螺牙811进行啮合,而螺牙杆81与硬性铺面92的接触面积仅为螺牙杆81的圆周面,故对于对象的锁固力明显不足,此外,螺牙杆81除螺牙811处以外,为直杆状的型态,故于进行锁固程序时,切削出的硬性铺面屑料较难以排出,使锁固动作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由上述可知,目前专用于混凝土结构等硬性铺面的锁固元件,存在锁固力不足、与硬性铺面接触面积较小及不易排屑等问题,为能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乃研发出专用于混凝土结构等硬性铺面处的对象锁固,可提高锁固力并具备排屑功能的锁固元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包含有一位于锁固元件底端的螺牙杆及位于锁固元件顶端的头部,其中:螺牙杆为杆状,于螺牙杆的圆周面形成螺旋环绕的螺牙,于上下螺牙间另形成螺旋环绕的辅助螺牙,螺牙的直径大于辅助螺牙的直径,且于螺牙与辅助螺牙间的螺牙杆圆周的纵向断面为弧面,并于螺牙杆底部形成锥状的导入部。
前述的锁固元件,其中螺牙杆上的上下螺牙间形成一螺旋环绕的辅助螺牙。
前述的锁固元件,其中螺牙杆上的上下螺牙间形成一个以上螺旋环绕的辅助螺牙,而相邻的辅助螺牙间的螺牙杆圆周面的纵向断面为弧面。
前述的锁固元件,若螺牙杆上的上下螺牙间形成一个以上螺旋环绕的辅助螺牙,则各辅助螺牙的直径为相同。
前述的锁固元件,若螺牙杆上的上下螺牙间形成一个以上螺旋环绕的辅助螺牙,则各辅助螺牙的直径为不等。
前述的锁固元件,其中螺牙杆与头部间衔接一体。
前述的锁固元件,其中螺牙杆与头部间形成螺纹部,以螺纹部将螺牙杆、头部衔接一体。
前述的锁固元件,其中螺牙杆与头部间形成垫片,以垫片将螺牙杆、头部衔接一体。
前述的锁固元件,其中垫片底端面布设啮合凸纹。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实用新型可获得的具体效益为:
于锁固元件的螺牙杆的螺牙间形成直径小于螺牙的辅助螺牙,且于螺牙与辅助螺牙间的螺牙杆圆周的纵向断面为弧面的型态,通过辅助螺牙可增加锁固力,并通过辅助螺牙的直径小于螺牙的直径,不致产生锁固时的过大阻力,再者,通过螺牙与辅助螺牙间的螺牙杆圆周面为弧面的设计,不仅使螺牙杆与硬性铺面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且因其弧面呈内凹的型态,故同时具备排屑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一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二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二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三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四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五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锁固元件第六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惠如,未经杨惠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3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