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种植地残膜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52586.9 | 申请日: | 2013-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俊;张维礼;杜玺;李辉东;张兆强;陈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B43/00 | 分类号: | A01B4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3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种植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地残膜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栽培技术,马铃薯膜种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有效积温不足是早春马铃薯高产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天和早春的光热资源,可使表层土壤温度提高3-5℃,能促进马铃薯芽的生长。2、保持墒情,稳定土壤水分。覆膜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转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气效果好。4、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结构。进行地膜覆盖能始终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结,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松,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强,有利于根系生长。5、可以防除杂草,减少草害。由于马铃薯膜种植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我国西北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
而作为马铃薯膜种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膜在一茬马铃薯收获后,由于在收获时对使用的地膜进行了破坏,地膜失去了保温保湿的特性,因而会进行舍弃。然而用地膜进行农业生产留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残留上,地膜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层,但是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完全降解,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就会有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残膜存在就会导致土壤的物理结构层次改变,使得土壤水分、养分向下运输受到阻碍,土壤间隙和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循环和浇灌,最终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充分利用,从而造成作物营养不良,产量下降。
第二就是由于这些残留的存在,导致作物在生长时其幼小的根系被残膜缠绕,从而导致水分、养分的吸收被阻碍,造成死苗。第三是,如果土壤中残留大量地膜,还会影响农事操作,在进行整地、耕地、播种等农做是残膜经常缠绕在农具上或堵塞播种机,从而影响农事操作或播种的质量。另外,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或者丢弃在田间地头会造成白色污染,破坏环境景观。如果被牛羊等牲畜误食,还可能引起牲畜中毒死亡。在马铃薯收获后,对于残膜回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简单实用的残膜收集装置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方便捡拾马铃薯种植地中的残膜,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残膜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马铃薯种植地残膜收集装置,包括机架1、导向轮2、牵引架3、控制杆4、连接杆5、支架6和齿耙7,其中导向轮1位于机架1前端下方,牵引架3位于机架1前端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杆4位于牵引架3一侧,在位于机架2上方设有连接杆5,在连接杆5下方连接有支架6,在支架6下方设有齿耙7。
所述的控制杆4上一端连接有闸线8,其下端还与设置于连接杆5端头的、内置有复位弹簧10的套筒9相铰接。
所述的支架6上一端与连接杆5铰接,其下一端还与齿耙管11固定连接。
所述的齿耙管11上连接有齿耙7。
本实用新型依据铁耙的工作原理,利用耙齿7的收集原理,在机架1上设置连接杆5,在连接杆5下方通过支架6连接齿耙管11,在齿耙管11上设置的耙齿7对地中残留的地膜进行收集,而在连接杆5上一端连接的控制杆4能够控制连接杆5,而在连接杆5与控制杆4铰接处设置的具有复位弹簧10的套筒9,能够随着控制杆4进行伸缩连接杆5,连接杆5的伸缩进而带动耙齿7的抬起和放下,以便于将聚拢的残膜进行集堆和收集,而控制杆4能够通过闸线8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方便捡拾马铃薯种植地中的残膜,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导向轮2、牵引架3、控制杆4、连接杆5、支架6、齿耙7、闸线8、套筒9、复位弹簧10、齿耙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马铃薯种植地残膜收集装置,包括机架1、导向轮2、牵引架3、控制杆4、连接杆5、支架6、齿耙7、闸线8、套筒9、复位弹簧10、齿耙管11。
如附图1所示,其中导向轮1位于机架1前端下方,牵引架3位于机架1前端上方,控制杆4位于牵引架3一侧,在位于机架2上方设有连接杆5,在连接杆5下方连接有支架6,支架6上一端与连接杆5铰接,其下一端还与齿耙管11固定连接,齿耙管11上连接有齿耙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25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化液泵站配液装置
- 下一篇:浓料浆多轴螺旋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