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板栗脱壳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1672.8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斌;杨建磊;马邓里;冯育俊;袁平;郑传云;王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板栗 脱壳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栗加工设备,具体指一种电动板栗脱壳分离机。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基本通过手工进行板栗的脱壳工作,栗农在剥开板栗的毛刺时必须佩戴皮手套,但还是会被板栗坚硬的毛刺刺穿,待将板栗的毛刺剥完,栗农的手也是伤痕累累了。再者,人工去毛刺效率低,收回来的板栗不能及时剥去外壳,放置时间久了会发霉,还会导致板栗的水分散失。目前市场上有几款板栗脱壳机,但都出现脱壳率不高、分离不完全、价格昂贵等问题,难以推广,市场占有率低,大部分栗农不得不采用人工剥壳这种传统方式,效率极低。
下面是已公开的一些相关中国专利,分别说明如下:
专利号为ZL02284595.X的专利“板栗刺壳脱壳机”,采用螺旋铁片与铁棒挤压方式脱壳虽然可以进行机器脱壳,但该机容易将板栗米挤破,还采用筛子进行分离,作业多,分离不完全,效果欠佳。
专利号为ZL200620133217.0的专利“自动板栗脱壳机”,采用铁片与铁棒揉挤方式脱壳,和上述专利一样容易将板栗米挤破,其采用筛子搭配旋转的鬃毛筒进行分离,虽然有所不同,但板栗子与刺壳的分离效果仍然不理想。
专利号为ZL200820126550.8的专利“板栗刺球脱壳机”,经过挤压轴与挤压壁的摩擦挤压,将板栗刺球与板栗米分离;通过两层筛网的震动进行分离,结构较为繁杂,机器的成本很高,壳果分离也不完全,仍然难以推广开来。
专利号为ZL200820230562.5的专利“板栗刺苞脱粒机”,通过螺纹钢与螺纹钢的挤压实现脱壳,此种方式容易堵塞,且易将板栗米挤破;通过筛子的震动实现分离,分离不完全,同时也使得机件增多,成本过高,栗农很难接受。
因此,现有的板栗脱壳分离技术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有必要开发出新的机器,以克服或者弥补它们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电动板栗脱壳分离机,该机结构较为紧凑,制造成本低,动力消耗少,刺壳脱壳与板栗子分离一步完成,果壳分离效果好效率高,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电动板栗脱壳分离机,它有机架、研剥器、传送带、风机和电机,其特征在于研剥器安装在机架上部,传送带装在中部,风机装在下部,电机驱动研剥器内筒、风机和传送带转动,研剥器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上口为进料口,下口有螺纹钢条栅,内筒上有带胶皮的夹片,内筒轴上装研剥器带轮,内筒装在外筒内转动,风机口对着传送带末端吹风。
研剥器内筒上的夹片为相互平行的多条且与轴心线平行或倾斜。
电机与研剥器安装在机架的同一侧,电机轴上有电机带轮同时与研剥器带轮和风机带轮皮带连接。
研剥器内筒轴上有小带轮与传送带带轮皮带连接。
小带轮与研剥器带轮安装在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电机带动研剥器和风机转动,研剥器又带动传送带转动,将板栗倒入研剥器,在夹片不断的翻搅下,板栗的刺壳在螺纹钢条栅处被脱除碎裂与板栗子一起落到传送带上,到达传送末端时落下,在风机吹风作用下,刺壳由于质轻体大被吹到较远的地方落到地面,而较重的板栗子则落到较近的地面,实现刺壳与板栗子的自动分离。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动力消耗少,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三个工作机构,脱壳与分离一步完成,刺壳与板栗子的分离效果好,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风机立体图。
图3是研剥器内筒立体图。
图1-3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研剥器带轮;2-小带轮;3-机架;4-轴承及其座;5-传送带轴;6-传送带带轮;7-风机;8-风机带轮;9-叶轮;10-电机带轮;11-电机;12-传送带;13-螺纹钢条栅;14-外筒;15-进料口;16-内筒;17-夹片;18-胶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机架3用角钢等材料焊制成一个四方形的架子,风机7装在机架下部,传送带12装在机架中部,研剥器装在最上部。电机11装在机架的外侧与风机轴在同一水平面内。电机带轮10为双带轮。研剥器、风机和传送带均用轴承及其座4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学院,未经红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1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