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气封盖专用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1109.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8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卓莹;杨柯;陈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科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72 | 分类号: | F16C33/72;H02K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气封盖 专用 增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冷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气封盖专用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箱式风冷电机内部都装有内风扇,以确保电机内空气循环,起到冷却电机作用。但由于风扇常离轴承气封盖较近,容易在气封盖周边形成负压区,造成轴承内腔与气封盖形成压差,这样轴承内腔的润滑油就会以油雾形式经密封间隙吸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内部出现油污或漏油现象。目前在不解决负压情况下,单纯增加密封层数或增加档油环,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负压漏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轴承气封盖专用增压装置,其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轴承内盖外侧的负压,从而防止轴承漏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轴承气封盖专用增压装置,包括电机壳体、电机芯轴、风扇叶轮、轴承座和轴承内盖,轴承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增压组件和第二增压组件,第一增压组件由长钢管、弯管、连接管和橡胶长管组成,长钢管的一端固定在轴承座与外部大气相连通,长钢管的另一端通过弯管与连接管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橡胶长管上,橡胶长管的另一端位于轴承内盖与风扇叶轮之间;
所述的第二增压组件由短钢管、侧孔弯管、连接管和橡胶短管组成,短钢管的一端固定在轴承座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短钢管的另一端通过侧孔弯管和连接管固定连接橡胶短管上,橡胶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固定在轴承内盖上与轴承内盖腔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增压组件中的连接管插套在橡胶长管内通过抱箍固定在橡胶长管上,第二增压组件中的连接管插套在橡胶短管内通过抱箍44固定在橡胶短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结构简单,其利用第一增压组件和第二增压组件连通外部大气和轴承内盖外侧的负压区,通过大气压中和轴承内盖外侧的负压,从而有效的防止轴承以油雾形式向电机内部漏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在电机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增压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增压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壳体;2、电机芯轴;3、风扇叶轮;4、第一增压组件;5、轴承座;6、第二增压组件;7、轴承内盖;41、长钢管;42、弯管;43、连接管;44、抱箍;45、橡胶长管;61、短钢管;62、侧孔弯管;63、橡胶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2、3所示,一种轴承气封盖专用增压装置,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芯轴2、风扇叶轮3、轴承座5和轴承内盖7,轴承座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增压组件4和第二增压组件6,第一增压组件4由长钢管41、弯管42、连接管43和橡胶长管45组成,长钢管41的一端固定在轴承座5与外部大气相连通,长钢管41的另一端通过弯管42与连接管43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管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橡胶长管45上,橡胶长管45的另一端位于轴承内盖7与风扇叶轮3之间;
所述的第二增压组件6由短钢管61、侧孔弯管62、连接管43和橡胶短管63组成,短钢管61的一端固定在轴承座5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短钢管61的另一端通过侧孔弯管62和连接管43固定连接橡胶短管63上,橡胶短管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43,连接管43固定在轴承内盖7上与轴承内盖腔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增压组件4中的连接管43插套在橡胶长管45内通过抱箍44固定在橡胶长管45上,第二增压组件6中的连接管43插套在橡胶短管63内通过抱箍44固定在橡胶短管63上。
工作原理:当电机启动时,电机芯轴2带动冷却风机旋转,风扇叶轮3靠近轴承侧形成低压区,风扇叶轮3的另一侧形成高压区;致使轴承内腔与轴承外侧形成压力差,第一增压组件4的一端连接在轴承座5上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另一端位于负压区,第二增压组件6的一端也连接在轴承座5上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在轴承内盖上并与轴承的内盖腔相连通,轴承的内盖腔为轴承内腔与轴承外侧的过渡腔,同时第二增压组件6侧孔弯头也位于负压区,从而外部大气压通过第一增压组件4和第二增压组件6的管道进入负压区,平衡了轴承内腔与轴承外侧的压差,从而不会使轴承内的润滑油以油雾的形式进入电机内造成漏油想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科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申科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1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破碎机主轴轴承盒结构
- 下一篇:塑胶轴承保持架及旋转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