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9294.X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顺;胡海勇;金永江;王攀;叶震宇;王枫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44 | 分类号: | B66C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4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卷板吊运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吊运的吊夹具,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流水线、仓库、堆场、码头、为了方便卷板的搬运,通常在起重吊运中采用吊夹具进行卷板吊运。
现有的吊夹具有以下2种类型:
1,内夹式吊夹具
参见图1a及图1b,其是通过起重机拉动吊夹具的挂吊头11,再通过外套12带动伸缩杆13、活动杆14、下端盖15等联合运动将三抓勾16深入到卷板芯部而钩住内圈底才能实现的一种吊运卷板的方法。
采用该吊夹具存在以下二点弊端:
(1)结构复杂:此方法所使用的吊运工具结构设计复杂,整个吊具有13个零部件组成,故故障率高、安全性差。
(2)适应性差:这也是因其结构复杂引起的,由于卷板生产场所的环境因素,所用的吊夹具必须要能经受高温、露天、灰尘等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而该内夹式吊夹具由于连接部位多,润滑要求高,实现吊运的关键有弹簧来完成,很难保证在复杂环境下,连续不间断的吊运作业。
2,外夹式吊夹具
参见图2a及图2b,其是通过起重机械拉动吊夹具的卸扣21,使与卸扣21活动连接的连杆22带动夹钳23由外向内紧紧卡在卷板芯部两侧边缘,从而进行吊运卷板的作业。
采用该吊夹具存在以下三点弊端:
(1)使用有局限性:使用该吊夹具有局限性,吊夹具必须随被吊物件外径(宽度)的增大,夹钳的内径及使用的板材厚度也必须同时增大及增厚,使其自身质量越来越笨重,增加了制造成本和吊运成本。
(2)稳定性差:该吊夹具吊运时,夹钳23由外向内紧紧卡在卷板芯部两侧边缘,因此,吊夹部位往往不在被吊运物件重心的两侧,经常会造成被吊物件的倾斜甚至倾翻,给安全生产带来潜在隐患,也给吊运增加了风险,影响了吊运的速度。
(3)使用空间大:由于该吊夹具吊运时物件与物件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旋空隙,导致了被吊运物件码放困难,增加了物件堆放的场地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应范围广,并在吊运卷板时更加安全、方便、快捷及稳定的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其包含:
卸扣,是长环形开口的挂吊头,开口端的两边底部分别设有一个相互对应的圆环;
两根连杆,每根连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个上、下圆孔,两根连杆的上端都置于卸扣内,并通过卸扣定位销穿越卸扣开口端的两边圆环及两根连杆的上圆孔使两根连杆的上端与卸扣连接;
两块夹钩块,是相互对称的形状,其一侧的中间向外突出,另一侧向突出的这一侧呈圆弧状靠拢,上部及突出处分别各设有一个中间圆孔及上部圆孔,底部是设有带爪子的钳脚;其两个中间圆孔通过一个轴销连接使两块夹钩块成为一个夹钩,夹钩下部开口呈“几”字形;其两个上圆孔分别通过一个钩块定位销与两根连杆的下圆孔连接;其两个钳脚形成吊夹具的夹钳。
所述两块夹钩是相互对称的半蝴蝶形,中间通过轴销连接后形成一个蝴蝶状夹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中所采用的材料只有现有外夹式吊夹具的五分之三,既降低了吊夹具自身重量,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由于本吊夹具中吊运卷板夹钩由卷板芯部的中间插入,当起重机械上升拉动吊夹具的连杆,弧形夹钳在吊夹具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内而外向物件两侧自然张开,紧紧卡住吊运卷板芯部两侧底的边缘,自然固定被吊物件的重心,确保了卷板的安全、稳定吊运。
因本吊夹具作业时的稳定性好,还可以设计为成组吊运,这不仅提高了吊运效率,而且堆垛整齐、节省了堆放的空间。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内夹式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立体图;
图2a为现有外夹式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立体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内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a及图2b,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卷板吊运的吊夹具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9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氢氧燃料电池展板式教具
- 下一篇:材料前标签读取性能自动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