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指夹式血氧检测的智能输氧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8934.5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岳;颜钢锋;范晨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45 | 分类号: | A61B5/145;A61M16/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指夹式血氧 检测 智能 输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医疗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蓝牙的无线指夹式血氧检测并通过血氧饱和度的分析采用动态比例的净化空气和纯氧混合气体进行供氧的智能输氧仪。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脑力和体力消耗增大,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由于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造成大脑缺氧,出现头昏胸闷、疲惫嗜睡、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随着现今环境大气污染愈加严重,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有不少人采用吸氧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吸氧是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最佳方式,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是辅助治疗很多病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如果不遵医嘱盲目无限制吸氧,高浓度“氧疗”可出现并发症,这时反而抑制呼吸,发生氧中毒,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缺氧,并且输送到人体组织的氧总是超过组织的氧耗量。因此,既能够作为临床医疗方法辅助解决老年人或特殊人群心肺功能衰退所带来的缺氧问题,同时又能够辅助广大都市人群调理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的不健康问题的智能输氧仪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能够以无线的方式,采用指夹式血氧检测的方式检测血氧饱和度并将数据与智能输氧仪通信,通过血氧饱和度的分析,采用合适的动态比例的净化空气和纯氧混合气体,对使用者进行供氧的智能输氧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无线指夹式血氧检测的智能输氧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指夹式检测仪上蓝牙传输模块、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血氧检测模块、腕戴式结构传输线接口、指夹式血氧检测仪腕戴式结构、手腕固定带接口、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指夹式结构、光电传感探头、手指夹槽、传输线、指夹式结构传输线接口、松紧绷带、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输氧仪上蓝牙传输模块、提手、液晶显示屏、气体出口、制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控制总线、传感器数据总线、气体流量传感器、气管、呼吸气管、电磁阀、输氧仪供电模块;所述指夹式检测仪上蓝牙传输模块、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控制模块和血氧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电路相连接进行供电;指夹式检测仪上蓝牙传输模块、电源模块和血氧检测模块与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控制模块通过电路相连接进行控制;指夹式检测仪上蓝牙传输模块、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血氧检测模块均位于指夹式血氧检测仪腕戴式结构内部,手腕固定带接口分列指夹式血氧检测仪腕戴式结构的两侧,腕戴式结构传输线接口位于指夹式血氧检测仪腕戴式结构的一端;光电传感探头和手指夹槽位于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指夹式结构上,指夹式结构传输线接口位于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指夹式结构的一端;指夹式血氧检测仪腕戴式结构和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指夹式结构通过传输线接在腕戴式结构传输线接口和指夹式结构传输线接口处进行连接;松紧绷带穿过手腕固定带接口将指夹式血氧检测仪腕戴式结构固定在手腕处,指夹式血氧检测仪指夹式结构通过手指夹槽将其与手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输氧仪上蓝牙传输模块、制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控制总线、传感器数据总线、气体流量传感器、气管、电磁阀和输氧仪供电模块均位于智能输氧仪内部,提手位于智能输氧仪的上方方便搬运,液晶显示屏和气体出口位于智能输氧仪表面方便显示与输气;制氧设备与空气过滤设备均与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相连接由其进行控制,并与输氧仪供电模块相连接由其供电;气管连通空气过滤设备、气体流量传感器、气管和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气管中气体的流量,气体流量传感器监测气管中气体的流量;传感器数据总线连接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控制总线连接制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电磁阀和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 输氧仪上蓝牙传输模块、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液晶显示屏、制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气体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输氧仪供电模块通过电路相连接由其进行供电;输氧仪供电模块、输氧仪上蓝牙传输模块、液晶显示屏、制氧设备、空气过滤设备、气体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智能输氧仪控制模块通过电路相连接由其进行控制;气体出口通过呼吸气管将气体输送给使用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8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