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感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48393.6 | 申请日: | 2013-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宜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宜泰 |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30;H01F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利华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尤指一种具有耐电流高、耐热高的电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器为被动组件的一种,具有抗拒任何电流变化的电子组件,它是由线圈缠绕着支撑的铁芯材所组成,而铁芯材可以是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电感器是通过线圈电流变化,以产生磁通量变化,根据磁场的现象做成的电路组件,其中磁场的来源是电荷在流动,它就是电流所形成。交流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而变动的磁场会感应出电流,其线性关系的比例,我们称为电感。
传统的组合式的电感器,主要是具有一锰锌铁氧体的工字形的铁芯,将线圈缠绕于该工字形的铁芯上,再将缠绕有线圈的工字形的铁芯组装于一断面呈U字形的盖体中,以形成组合式的电感器。由于该组合式的电感器的导磁率高,饱和磁力低,在使用时易饱和,无法耐大电流,因此已不被采用。
目前的电感器都是要求可耐大电流,因此大多数的电感器如扼流圈或抗流器。此电感器的制作是利用粉末压制而成,先行缠绕一个空心线圈,将空心线圈放置于模具中,将铁粉倒入于该模具中与该线圈压制成一电感器后,此种粉末压制的作法使导磁率低,饱和磁力高,在使用时电感器不易饱和,可耐较大的电流。
另一种粉末压制,在制作时先制作一个空心线圈,将空心线圈置放于模具中,将加入有高分子材料胶体的铁粉倒入于模具中,利用每平方公分以6~8吨力量的高压压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易使线圈上的绝缘漆被挤破,导致线圈层与层之间的短路,造成大电流的产生。
再一种粉末压制,是采铁铬硅粉末(FeCrSi)先热压成一凸字形的座体,在将缠绕完成的线圈套置在该座体的凸柱上,再利用热压成形技术将铁铬硅(FeCrSi)压制在该座体上以包覆于该线圈及该座体的凸柱,仅使座体的底部外露,此种电感器的制作方式易产生漏电流现象。
又一种粉末压制,是先制作一空心线圈及一导线架,将空心线圈与导线架置放于模具中,再将铁粉倒入于模具中先进行模压后,再经热压处理后,即完成电感器的制作。由于此种电感器的零组件较多,因此在制作上也相对较费工序及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器结构,该电感器结构具有耐电流高,耐热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该线圈及该粉芯烧结体被包覆于该包覆体中,可以避免产生漏电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利用混合制程在铁损比一般铁粉模压要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感器结构,其包括:一粉芯烧结体,成凸字形,该粉芯烧结体具有一底部,该底部上延伸有一凸柱,该凸柱与该底部之间具有一置放空间;一线圈,卷绕形成一卷绕体,该卷绕体套至于该凸柱上并位于该置放空间上,该卷绕体上具有二电极接脚延伸至该底部上;一包覆体,其上具有一凸字形的凹槽,该凹槽容置该粉芯烧结体及该线圈,该包覆体包覆该粉芯烧结体及该线圈不外露,该卷绕体的二电极接脚延伸至该包覆体外部。
作为优选方案,该粉芯烧结体的导磁率μ=60。
作为优选方案,该线圈为铜线圈。
作为优选方案,该卷绕体的二电极接脚延伸至该包覆体的对角处。
作为优选方案,该电感器的直流阻抗为0.72mohm。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结构具有耐电流高,耐热高。
2、该线圈及该粉芯烧结体被包覆于该包覆体中,可以避免产生漏电流现象,安全可靠。
3、在于利用混合制程在铁损比一般铁粉模压要低,从而可降低损耗,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结构的粉芯烧结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结构的粉芯烧结体上置放线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结构的包覆体包覆该粉芯烧结体及该线圈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步骤100~108
粉芯烧结体1
凸柱11
底部12
容置空间13
线圈2
卷绕体21
电极接脚22
包覆体3
凹槽3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的制作流程及电感结构结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首先,如步骤100,备有铁硅粉末材料(FeS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宜泰,未经赵宜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8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排气歧管小头端钻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刹车片数控钻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