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挠性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8039.3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3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宗训;李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W131/405;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性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挠性发光装置,导通电源后可产生光源,本实用新型尤指一种可发出360度无照射死角的照射光源的可挠性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ED)具有省电、发光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至各种不同的领域,例如交通指示信号灯、大型广告广告牌、交通工具、手电筒、室内或室外照明等设备中,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发光装置,如图中所示的一发光装置10,其可例如为一广告用的招牌广告牌,在发光装置10的内部装设有数支LED灯管101,所述的LED灯管101为电力导通数个发光二极管后产生光源,再请参照本图,LED灯管101本体的结构主要具有一基板1011,在基板1011的表面电性布设有数个发光二极管1012,由于基板1011的其中一表面电性布设有数个电子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等),故数个发光二极管1012仅能电性布设于另一面,借此,当LED灯管101受到电力驱动发光时,LED灯管101仅能发出具有单一方向的光源,若是发光装置10具有两广告面需要光源的照射产生广告效果,则必须如本图在发光装置10的两广告面分别装设至少一组以上的LED灯管101,对于此种具有特殊需求的发光装置10,需要较高的构建成本,且在发光装置10整体的组装上也较不容易。
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的发光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案公开号201202601「用于中空本体之均匀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灯」,此案揭露了一种照射范围较广泛的发光装置,此案所述的发光装置80,其是在一玻璃防护84内设有多组的板上连接发光二极管模块(811-818),如本图所示,所述的各组板上连接发光二极管模块(811-818),是通过排列组接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完成组合后,即形成如本图所示的态样(如本图所示的八角型),再请参照本图,各板上连接发光二极管模块(811-818)的发光二极管导通电源发光时,由于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其所发出的光为指向性光源,亦即其所照射的发光角度仅为单一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再者,各板上连接发光二极管模块(811-818)通过连接的方式完成组合,其组合完成后,形成如本图所示的八角型,使得各板上连接发光二极管模块产生的光源照射区域(即图中所示箭头)之间,会形成一光源较暗的照射区域,所述的照射区域即为光源照射较弱的死角,容易造成发光装置80整体发光不均匀等状况发生,且上述的发光装置80,其整体组构件的数量复杂,组装不易,势必对于成本及组装过程产生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依据多年来从事设计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经验,针对灯具内部构件的组构方式,进行研究及改良,希望能设计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实体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出360度无照射死角的光源的可挠性发光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挠性发光装置,主要是在一灯管内设有一第一可挠性电路板及一第二可挠性电路板,在两可挠性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有一基板,而所述的两可挠性电路板表面,分别电性布设有数个发光二极管,又,两可挠性电路板设于灯管内部后,分别贴近于灯管的内壁呈弯曲状,当两可挠性电路板在受到电源导通后,可产生具有360度发光范围且无照射死角的光源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挠性发光装置,其包括:一个基板,表面布设有数个电子元件;一个第一可挠性电路板,具有一个电性连接部,表面电性布设有数个发光二极管,该电性连接部与该基板的其中一个平面电性连接;一个第二可挠性电路板,具有一个电性连接部,表面电性布设有数个发光二极管,该电性连接部与该基板的另一平面电性连接;一个灯管,成型有一个容置空间,该基板与该第一可挠性电路板及该第二可挠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并设于该容置空间;一个侧盖,具有一个电性导通部,该灯管两侧分别设有该侧盖,且该侧盖分别与该基板电性连接;以及该第一可挠性电路板及该第二可挠性电路板设于该容置空间,且该第一可挠性电路板及该第二可挠性电路板分别呈弯曲状且贴近于该灯管的内壁。
其中,
该基板的两表面成型有数个分别供该第一可挠性电路板及该第二可挠性电路板的末端卡设的定位槽。
该容置空间内成型有一组固定沟槽。
为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说明之,敬请参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发光装置。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发光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8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