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屏障螺栓紧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6398.5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梅昆;张麒;谢涛;邓瑞芳;张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利德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障 螺栓 紧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维护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声屏障螺栓紧固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极快,所以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为解决高速列车对居民区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一般会在高速铁路的两侧分别安装声屏障(该声屏障包括隔音板和立柱,所述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高速铁路两侧,所述隔音板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以作隔音之用。然而,当高速列车经过声屏障区域时,由于高速列车前部和尾部会产生正负风压,该正负风压会对线路两侧的声屏障产生向外推和向内拉的交变力,所以用于固定声屏障立柱的螺栓在这两个交变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松动,甚至损坏,使立柱发生倾倒,严重影响了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
目前,一般采用手工对所述螺栓实施紧固作业,大多采用以下两种作业方式:
1、拆除隔音板方式:由于立柱之间装有隔音板,所以作业人员必须先拆掉隔音板才能对立柱外侧的螺栓进行紧固作业;然而,隔音板很重,需用专门的起重设备进行起吊,而且,当对外侧的螺栓紧固完成后,又需用起重设备将隔音板装回原处;这样,效率极低,无法满足高铁的维护运营;同时,在拆装隔音板的过程中还可能引起损伤。
2、悬挂作业人员方式:由于高速铁路多为高架,距地面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米,且高架桥墩外侧并没有作业施工平台,所以必须用绳索将作业人员悬吊在半空进行作业,这样的作业方式存在着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作业安全且效率高的声屏障螺栓紧固设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声屏障螺栓紧固设备,包括行走系统、动力系统、卷扬升降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卷扬升降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行走系统上,还包括螺栓紧固系统,所述螺栓紧固系统包括吊板、连杆和螺栓紧固机构,所述螺栓紧固机构安装在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吊板上,所述螺栓紧固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卷扬升降系统包括回转平台、升降立柱、伸缩臂和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伸缩臂上,所述伸缩臂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升降立柱的顶部,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回转平台上,所述回转平台安装在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回转平台、升降立柱、伸缩臂和卷扬机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吊板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卷扬机相连。通过所述卷扬升降系统将所述螺栓紧固系统移动到待紧固螺栓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螺栓的紧固,无需作业人员半空作业,也无需拆除隔音板,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且作业安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栓紧固机构包括液压马达、传动组件和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螺栓紧固机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吊板和连杆之间设有摆动油缸,所述摆动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相连,所述摆动油缸安装在所述吊板上,所述摆动油缸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吊板上设有耳板,所述伸缩臂上对应所述耳板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耳板相配合的电动插销,所述电动插销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加设的摆动油缸能实现所述螺栓紧固机构的摆动,这样,无需所述升降立柱升降较大的行程,从而减小了所述升降立柱的尺寸,也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上设有对位用视频监视器,所述对位用视频监视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该对位用视频监视器能方便作业人员准确的操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回转平台和行走系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回转平台水平度的调平机构,该调平机构能防止本紧固设备发生倾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钢丝绳上设有平衡器,所述平衡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伸缩臂的伸缩端设有用于检查立柱状态的视频监视器,所述视频监视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卷扬机的吊点安装在所述伸缩臂的伸缩部分。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系统通过吊杆安装在所述吊板上,以保证作业人员能近距离作业,方便操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吊杆和连杆平行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利德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利德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6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