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辅助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5163.4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和坤;陈钟;马麟;杨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升降 操作 平台 辅助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脚手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是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外脚手架,用于高空作业及防护,其安全尤为重要。如何确保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与建筑物的稳定连接,并且简单易行,降低施工费用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包括竖立安装的导轨及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在电动葫芦(也可以是其它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上下升降以便于施工作业。导轨安装于导轨支座,还设置吊挂件以作为安装爬架的支点之一。现有技术中,导轨支座和吊挂件一般使用预埋套管于混凝土结构,再使用螺栓将导轨支座和吊挂件(通过预埋套管上的孔位)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对于局部使用钢结构梁、或者两层结构尺寸相差较大时(即两层结构尺寸存在转换层或错层时,该层高超出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设计的安全层高),难以满足导轨支座和吊挂件的受力要求,存在安全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外脚手架辅助支架,确保在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的使用中,平台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符合安全及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由于局部使用钢结构梁、或者两层结构尺寸相差较大时、难以满足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的导轨支座和吊挂件的受力要求,导致存在安全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辅助支架。其能满足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受力要求,构件大小适宜,拆装和搬运方便,安装过程安全,材料耗费量少,能多次循环使用,成本较低,材料选用及加工方便,整体美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辅助支架,包括用工字钢制作的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与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一侧的两根竖立设置的导轨对应配置;立柱上端焊接带有安装孔的工字钢作为安装块,用于安装导轨支座及吊挂件;立柱下端焊接由槽钢焊接制作的底座,底座上制有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预埋螺栓连接的安装孔,将螺母与螺栓旋接使底座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固定;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槽钢作为拉杆,拉杆的一端使用螺栓连接立柱,另一端留设安装孔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预埋螺栓连接;在拉杆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连接处焊接钢筋环,钢筋环与钢丝绳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座。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两根立柱通过连接架连接。
所述连接架包括在各立柱上焊接多根并彼此具有一定间距的短钢管,再使用拉接钢管将位于不同立柱上的相应短钢管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其能满足由于局部使用钢结构梁、或者两层结构尺寸相差较大时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受力要求,避免了安全问题。
其二,与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相适应,构件大小适宜。
其三,通过螺栓连接,拆装和搬运方便。
其四,安装过程安全;材料损耗量少、能多次循环利用、成本较低;材料选用及加工方便,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柱主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柱侧示图。
图中:1、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2、立柱;3、安装块;4、底座;5、拉杆;6、钢丝绳;7、短钢管;8、拉接钢管;9、导轨支座;10、建筑体混凝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辅助支架,包括用工字钢制作的两根立柱2,两根所述立柱2与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1一侧的两根竖立设置的导轨对应配置,立柱2上端焊接带有安装孔的工字钢作为安装块3,用于安装导轨支座9及吊挂件;立柱2下端焊接由槽钢焊接制作的底座4,底座4上制有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10预埋螺栓连接的安装孔,将螺母与螺栓旋接使底座4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10固定;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槽钢作为拉杆5,拉杆5的一端使用螺栓连接立柱2,另一端留设安装孔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10预埋螺栓连接;在拉杆5与建筑体混凝土结构10连接处焊接钢筋环,钢筋环与钢丝绳6一端连接,钢丝绳6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座4。
两根立柱2通过连接架连接。
所述连接架包括在各立柱2上焊接多根并彼此具有一定间距的短钢管7,再使用拉接钢管8将位于不同立柱2上的相应短钢管7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说明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技术方案。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5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式复塑模板
- 下一篇:拉扣式踢脚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