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烟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4696.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杏枝;朱卫民;武红蕾;武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天兰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4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烟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锅炉、热风炉、窑炉等供热设施上的附加燃烧设备,具体是一种无烟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热风炉、窑炉等供热设施,因其投资小、操作方便的原因,在我国已经应用了几十年,但因为采用人工操作,单向燃烧的原因,这些供热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因频繁开启炉门,存在风量周期性的不足或过剩的问题,在加煤初期,煤层较厚,需要的空气量大,单通风阻力大,进入炉膛的空气供不应求,造成空气过量系数不稳定,导致烟煤中的挥发份高温缺氧分解,可燃性气体不完全燃烧,锅炉冒黑烟,排烟热损失大,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不能达到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锅炉、热风炉、窑炉等供热设施在燃烧过程中,因为空气过量系数不稳定,而引发的燃煤燃烧不完全,发生冒黑烟、排烟热损失过大,造成供热设施的热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辅助燃烧装置,具体是一种无烟燃烧器。该无烟燃烧器可为燃烧不完全的可燃性气体和燃煤中受热分解的挥发份提供二次燃烧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烟燃烧器,包括蓄热体和安装在蓄热体顶部的二次风箱;蓄热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竖向的导向通孔,二次风箱内安装有若干个二次风套管,二次风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的两个管口分别固定于二次风箱的顶板和底板上,并且二次风箱的顶板和底板上对应外管管口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管相通的风口,内管插设于外管内,并且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连接梁固定,外管和内管的管壁上都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二次风箱内的二次风套管与蓄热体上的导向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二次风套管的内管直径和导向通孔的直径相同并且二者对其设置(即内管的轴线和导向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二次风箱的侧板上连接有与二次风箱内部空间相通的二次风进风管,二次风进风管的进口处安装有调风门(调风门用以控制进入燃烧器中的空气量,其结构和控制原理属于常规技术手段)。其中,导向通孔、二次风套管的数量及直径大小可根据锅炉功率的大小决定,使得导向通孔和二次风套管内的气体的速度控制在15m/s为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安装在锅炉内的炉膛顶部,燃烧器与炉排之间为燃烧区,将燃料置于燃烧区内,燃料点燃后,蓄热体在燃料的烘烤下积聚大量热能,是燃料分解的可燃性气体和挥发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蓄热体的导向通孔并迅速升温,最终射向二次封箱内。二次封箱内部空间即为二次风室,二次风套管的内外管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风与可燃性气体及挥发分的混合率,二次风经二次风进风管进入到二次风室内,并通过二次风套管上通气孔与内管内的可燃性气体及挥发分混合,同时部分二次风经内管和外管间的间隙上升至燃烧器顶部,保证燃烧时有足够量的空气,最终使得可燃性气体及挥发分得到充分的燃烧,进一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达到了消烟除尘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二次风箱的外表面设有耐火覆盖层。
蓄热体的高度为500-700mm,即导向通孔的长度为500-700mm,这样就能够使得导向通孔内的可燃性气体及挥发分的加热时间得到保证,可燃性气体和挥发分才能持续燃烧;在蓄热体上开设的导向通孔的间距为198-202mm,若导向通孔的间距过小会影响燃烧器的二次燃烧效率,若导向通孔间距过大,燃烧器体积就会增大,成本也会增加;二次风套管的外、内管间距为8-10mm,外、内管管壁上开设的通气孔的直径为10mm,这样的设置能使得进来的二次风分布更加均匀合理,燃烧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燃烧器能进一步燃烧不完全的可燃性气体及挥发分,通过二次燃烧,解决了燃料燃烧不完全、冒黑烟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净化了空气。使用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锅炉、热风炉等供热设施的热效率较同类产品提高了10%,达到供热设施的烟尘排放标准。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后,供热设施可实现燃料的一次性投入,能保持3-4h不需要再加燃料,减少了炉门的开启次数,使得空气的过量系数保持稳定,提高了燃料的热效率,达到了无烟燃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次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蓄热体、2-二次风箱、2-1-风口、3-导向通孔、4-二次风套管、4-1-外管、4-2-内管、4-3-连接梁、4-4-通气孔、5-二次风进风管、6-调风门、7-耐火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天兰锅炉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天兰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4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