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排水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1860.2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4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荣;张艳梅;胡艳丽;孙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40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排水桩。
背景技术
在地基施工领域中,当预制桩打入地基土层中时,地基土层中的土体会向四周挤开,,桩周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地基土层中的水压升高,形成超孔隙水压,如果施工地区为含水量大、渗水性差的地区,则很容易形成消退性慢的超孔隙水压,这种超孔隙水压使挤土加剧,容易引起桩身的缩径,且使桩身侧阻力减小,影响承载强度,更严重的会引起土层隆起,造成周围建筑物倾斜或倒塌。
目前,常采用的消减超孔压和挤土效应的方法是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虽然他们对消减超孔压和挤土效应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存在施工成本高和施工步骤繁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排水桩,旨在解决现有的桩基排水方法施工成本高、施工步骤繁琐的问题,提高桩基的排水效果和承载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自排水桩,包括预制桩体和砂衬。所述的预制桩体上段为不透水混凝土管,下段为透水混凝土管, 且混凝土管为方形,透水混凝土管外围设有齿纹;预制桩体内设有贯通的排水通道;在透水混凝土管和齿纹上开有渗水孔;所述的预制桩体外围为渗水砂衬。
进一步,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管外围的齿纹为矩形,用以增加渗水面积。
进一步,所述的渗水孔为径向的,在混凝土管的轴向方向,渗水孔有秩的分别错落设置在透水混凝土管和矩形齿纹上。
效果汇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自排水桩,上段为不透水混凝土管,下段为透水混凝土管,有利于形成水压差,使地基下层的水快速渗入桩体的排水通道;矩形的齿纹增大了渗水面积;砂衬在提高土层透水性的同时,也改善了挤压土层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桩体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水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不透水混凝土管2、砂衬3、渗水孔4、透水混凝土管5、齿纹6、排水通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排水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自排水桩,包括预制桩体和砂衬2。所述的预制桩体上段为不透水混凝土管1, 下段为透水混凝土管4,且混凝土管为方形,透水混凝土管4外围设有齿纹5;预制桩体内设有贯通的排水通道6;在透水混凝土管4身上开有渗水孔3;所述的预制桩体外围为砂衬2。
进一步,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管4外围的齿纹5为矩形,用以增加透水面积。
进一步,所述的渗水孔3为径向的,在混凝土管的轴向方向,渗水孔3有秩的分别错落设置在透水混凝土管4和矩形齿纹5上。
工作原理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自排水桩,包括预制桩体和渗水砂衬2。桩体上部分为不透水混凝土管1,下部分为透水混凝土管4,且混凝土管为方形,透水混凝土管4外围设有齿纹5;预制桩体内设有贯通的排水通道6;在透水混凝土管4身上开有渗水孔3;所述的预制桩体外围为渗水砂衬2。桩打入地下以后,通过砂衬2,孔隙水经桩体上开有的渗水孔3进入贯通桩体内部的排水通道6,完成桩基排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1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