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阻燃环保型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0330.6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5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生长飞;韩世奇;彭旺全;郝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华泰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29;H01B7/02;H01B7/28;H01B3/18;H01B13/24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凤 |
地址: | 45004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环保 电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阻燃环保型电线,适用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有低烟、无卤、阻燃、环保等要求的建筑、电器、开关等动力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聚氯乙烯材料在加工性能、性价比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而在电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聚氯乙烯材料存在以下缺陷:聚氯乙烯材料容易吸水导致绝缘被击穿;聚氯乙烯材料含有大量的卤素,分解温度低、耐高温性能差,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和浓烟,造成“二次灾害”。如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普通聚氯乙烯电线会将火势延续到连接的所有设备、建筑物的每个角落,同时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增加了火灾的损失,并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开发研究一种低烟、无卤、阻燃、环保型的电线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耐高低温、低烟、无卤、高阻燃且性价比较高的高阻燃环保型电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阻燃环保型电线,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外表面挤包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组成,其中:所述内绝缘层由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外绝缘层由低烟无卤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加工而成。
所述导体由单根或多根软铜丝绞合而成。
所述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双层共挤后经辐照加工制成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采用两种相容性好、性能有互补性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利用同心模具双层共挤一次性加工成型。内绝缘层具备优良的机械、电气和耐高低温性能,外绝缘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低烟、无卤、高阻燃性能,解决了绝缘性能和高阻燃性能不能兼顾的难题;同时由于该双绝缘层采用同心模具双层共挤加工系统制造后进行辐照交联,确保了双绝缘的一体、均质和高效的质量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采用聚烯烃材料加工而成,具有高耐温性、低发烟性、可视距离长、燃烧时不产生腐蚀性气体的特点。经过辐照交联加工后,使聚烯烃线性高分子结构转变成三维网状分子交联结构,耐温程度从80~90℃提升到125~150℃。
3、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采用同心模具双层共挤后进行辐照交联加工而成,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又使同等产品的绝缘厚度减少(与聚氯乙烯电线相比),节约了国家资源,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
4、本实用新型的抗过载能力强,电性能方面载流大(比普通聚氯乙烯电线提升20~40%)。
5、本实用新型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可以通过电线A类单根垂直燃烧试验。
6、本实用新型机械物理性能稳定,抗老化、耐腐蚀、环保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高阻燃环保型电线,包括导体1,导体1外表面挤包有绝缘层,绝缘层由内绝缘层2和外绝缘层3组成,其中:导体1由单根或多根软铜丝绞合而成,内绝缘层2由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加工而成,外绝缘层3由低烟无卤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加工而成;内绝缘层2和外绝缘层3双层共挤后经辐照加工制成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内绝缘层2和外绝缘层3采用两种相容性好、性能有互补性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利用同心模具双层共挤一次性加工成型,内绝缘层2具备优良的机械、电气和耐高低温性能,外绝缘层3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低烟、无卤、高阻燃性能,解决了绝缘性能和高阻燃性能不能兼顾的难题;同时由于该双绝缘层采用同心模具双层共挤加工系统制造后进行辐照交联,确保了双绝缘的一体、均质和高效的质量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耐高低温、低烟、无卤、高阻燃且性价比较高,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市场前景,值得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华泰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华泰特种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0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