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9553.0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恒炼;曹宇;项进进;俞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F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输送 粉末 混合 分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
背景技术
国内外已经研制出了多种不同原理的送粉器,有着很多相关专利,如基于气体动力学送粉原理的刮吸式送粉器、基于机械力学送粉原理的螺旋式送粉器、基于超声振动送粉原理的毛细管式送粉器等等。但是现在市面上的送粉器在如何将多束粉末均匀混合并分配,是工业界的一个技术难题。现有的方法一般采用转动刷、电磁振动等方式,一般仅仅是单纯的粉末多路分配机构,不能实现多种粉末的在线输入、搅拌混合和多路分配,结构复杂,对装配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也高,并且其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还不够高,容易出现某几束堵粉的现象,必须停机清除卡粉,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混合均匀、可靠性高的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包括混合室和分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为上端开孔、下端开口的内空壳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端入口部和下端混合部;下端混合部与分配室固定连接,通过开口与分配室连通;
所述上端入口部用于接入外部气源和粉末源,所述上端入口部的中心设置有一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外围均匀设置有多个粉末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和粉末通道均与下端混合部连通;所述下端混合部内部中空,内部空腔内设置有叶片搅拌混合机构;
所述分配室呈圆锥漏斗状,为上端开口的内空壳体结构,分配室的锥尖外围均匀设置有多个粉末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叶片搅拌混合机构包括叶片、转轴和支撑架,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均匀交错布置,叶片的长度尺寸应当使得由粉末通道落下的粉末都能落在叶片旋转范围内,所述转轴与支撑架和分配室均通过轴承配合连接,即转轴底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与分配室内壁面锥尖底部配合连接,转轴的中部与支撑架之间套装有第二轴承组件,所述支撑架架设在分配室内壁面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混合室的下端混合部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凸缘,所述分配室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使得混合室和分配室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采用气体动力学送粉原理,将气体和多路粉末同时输入混合室,通过气体吹动叶片旋转,将落在叶片上的粉末进行搅拌和混合均匀。经过搅拌混合的粉末由于重力和气流作用,落到漏斗形分配室的底部,通过分配室底部的多个粉末出口实现多路粉末的分配输出;其多路气粉输入、叶片搅拌混合、多孔输出的形式可以实现多种粉末的在线输入、搅拌混合和多路分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易于拆装、清洗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全机械结构的多路分配方式,即便一路堵了,也不会引起完全堵粉,不影响各束粉末分配的均匀性,因此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混合室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分配室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搅拌混合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输送的多路粉末混合分配器,包括混合室1和分配室2;所述混合室1为上端开孔、下端开口的内空壳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端入口部3和下端混合部4;所述下端混合部4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凸缘5,所述分配室2的顶部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凸缘6,所述第一凸缘5和第二凸缘6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使得混合室1和分配室2固定密封连接在一起。下端混合部4通过开口与分配室2连通。
所述上端入口部3用于接入外部气源和粉末源,所述上端入口部3的中心设置有一气体通道31,所述气体通道31的外围均匀设置有多个粉末通道32,所述粉末通道32可以为二至八个。所述气体通道31和粉末通道32均与下端混合部4连通;所述下端混合部4内部中空,内部空腔内设置有叶片搅拌混合机构;所述分配室2呈圆锥漏斗状,为上端开口的内空壳体结构,分配室2的锥尖外围均匀设置有多个粉末出口21,所述粉末出口21可以为二至八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9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