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8914.X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3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盈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盈吉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国际专利分类号C02F所定义的水处理设备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使用容易且方便携带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饮用水更是人类生存的必备要素,为了获得干净的饮用水,目前常用的净水技术多半采用蒸馏与过滤等方式来对污水进行杂质滤除与除菌处理。由于蒸馏净水设备体积巨大,所以是应用于蒸馏水制造厂为主,一般家庭则多半采用过滤净水技术。而使用过滤净水技术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使用人力、电力或者是例如水塔之类的加压设备来施加一定的工作压力,才能够让待过滤的污水顺利穿过滤芯而输出干净的饮用水。
由于加压设备将导致净水装置体积增加,不利于户外活动或海上活动时携带,于是有业者发展出直接使用人力加压的净水设备。然而人力加压泵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因螺丝脱落或压柄折断而损坏,进而导致急需饮水的人陷入绝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净水装置是利用长达1.5至4米长的不锈钢管,使用者可以将不锈钢管插入水中,利用管内水压及管底的漏斗增压器让水流过RO半透膜以过滤得到饮用水。虽然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但是设备长度达到1.5至4米而难以携带,况且其管体长度决定了管内的水压,依照水压的原理计算,水深10公尺的水压约为1Kg/cm2,将管体依照1.5米长度计算则最多只能产生约0.15Kg/cm2的水压,对于RO半透膜,这样的水压滤水效率不高。若因此增加管体长度,体积又过于笨重,加上此净水装置在使用时若缺乏固定支架,使用者就必须依靠手部握持的方式将管体插入水中,时间可能长达10至30分钟,势必要大量消耗使用者的体力,体能的过度消耗反而不利于身处野外或海上的使用者,甚至可能导致其他的危险发生,因此,现有无能耗的净水装置仍缺乏实用性,使用上也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装置,直接利用待过滤污水本身的水压作为压力来源,并具有方便携带与使用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净水装置,能自行沉入一待过滤污水中,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容器,设有一容室与连通所述容室的至少一第一开口;至少一过滤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中,供所述待过滤污水穿过并滤除所述待过滤污水的大部分杂质,过滤后的干净水将流入并储存于所述容室;一拖曳索,一端连接于所述容器或所述过滤单元。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由一本体与一第一盖体组成,所述本体开设有一供所述第一盖体组装的第二开口。
所述过滤单元包含有一RO半透膜。
所述过滤单元为一体成型的复合结构。
所述过滤单元具有一滤芯与一包覆于所述滤芯的外壳,且所述外壳开设有连通所述滤芯与外界的多个进水孔,以及连通所述滤芯与所述容室的一入水孔。
所述过滤单元以螺合方式组装于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过滤单元为一滤芯与一RO半透膜所构成的多层次结构。
所述第一开口内侧设有一支撑板与贯通所述支撑板的多个进水孔,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过滤单元相对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罩设有一第二盖体,且所述第二盖体设有贯通的至少一进水孔。
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一开口内侧设有一支撑板与贯通所述支撑板的多个进水孔,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过滤单元相对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罩设有一第二盖体,且所述第二盖体设有贯通的至少一进水孔。
所述第一盖体向外凸设有一环缘,一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环缘与所述本体之间。
所述容器由塑料材质所制成,且所述容器内部设有至少一支撑肋条。
所述净水装置包含有至少一配重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净水装置利用自然形成的水压,不需额外的设备将水加压,即可将外部的污水过滤成可供饮用的干净水,以供使用者饮用。且本实用新型的净水装置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及使用容易,只要将装置投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拉上来即可取得饮用水,并具有多样的变化而可以满足使用者便利使用与携带的需求,具有绝佳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盈吉,未经陈盈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89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压型装置
- 下一篇:水处理设备的定量加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