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暂存和缓冲药剂的截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8267.2 | 申请日: | 2013-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2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沈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中奇 |
| 主分类号: | B65B35/04 | 分类号: | B65B35/04;B65B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11389 | 代理人: | 李朝辉 |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暂存 缓冲 药剂 截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暂存和缓冲药剂的截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药剂包装设备虽然品牌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药品包装设备都可以分为上下两个箱体,上箱体主要为药剂交付装置负责药剂的排出引导工作,下箱体为药剂的包装和打印装置等等。其中上箱体内的引导通道都是贯穿在药剂包品设备的药剂交付装置至中。这种构造在专利号为201180016657.1和专利号为201080065178.4的中国专利之中均有体现。
但是在这种药品包装设备内,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使用,存在以下两大不足之处:一、在药品包装设备进行药剂汇总工作之前,被收集的药剂均是以重力作为动力源,在药剂收集通道中运行的,由于设备上的储药柜内包含大量俗称药盒的药剂供给器,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大,因此,药剂收集通道和药剂引导通道均需要有足够的长度,再加上收集装置的因素,一般的药剂掉落路径的总长度约为1.2~1.6米,由于药剂是依靠重力在药剂收集通道和药剂引导通道中传输的,其所花费的时间依据自由落体时间计算至少需要0.5秒;另一方面,由于药剂走行时间长,蓄积的动能较大,在药剂到达收集装置底部时,会发生蹦弹,为了让蹦弹的药剂静止下来,系统必须预留另外的动能释放时间,即“蹦弹时间”以保证被收集汇总的药剂能够顺畅地被送到下一步的包装装置中封袋,这一时间需被预留出0.4秒左右;两个时间之和总共要占用到1秒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药剂的收集汇总工作,因此就极大的限制了设备包装药剂的整体速 度,平均只能达到每分钟60包的水平;二、由于药剂自由落体的时间较长,因此药剂自身蓄积的重力势能能量较大。当药剂落入汇总机构内部并与装置内壁发生接触的瞬间,极易发生蹦弹,出现药剂丢失和破损,甚至会发生蹦弹回到设备上部的其他分支通道的小概率事件,这种情况极大地降低了药品包装设备的整体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暂存和缓冲药剂,能够提高药品包装设备可靠性的截留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暂存和缓冲药剂的截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机、翻板1131、限位挡1132和联轴器1134,所述联轴器1134将翻板1131与电机相连,所述翻板1131与电机中间设有控制所述翻板1131旋转角度的限位挡1132;所述翻板11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药剂收集通道112的横向宽度。
优选的,所述翻板1131以联轴器1134为轴紧贴在所述药剂收集通道112的内壁时与竖直方向的内壁形成的角度为45°。
所述限位挡1132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缓冲器113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截留装置对于现有的药品包装设备所做的贡献及其有益效果是:减少了因自由落体而产生的导致药剂的蹦弹、错漏、破损现象发生,提高了整体药剂包装设备的可靠性;提高了药品包装设备的包药速度;具体来说:截留装置能够将药剂在药剂收集通道内被截留和暂存,因此,药剂在药剂收集通道内的走行时间被大为缩短,药剂的动能也被大幅度减少,因而系统可以明显地缩短为药剂释放动能而预留的动能释放时间,为成倍的提高整机的包药速度提供了可能;同样是由于药剂本身动能的减少,药品因蹦弹 等导致的药品丢失、破损等概率事件大为降低,使整机的可靠性大为提高;而在现有的药品包装设备中,药剂从药剂供给器内被吐出后,均直接靠重力降到设备下部的收集汇总机构内,尽管在汇总机构内加装有各种物理结构用于防止药剂丢失、破损和减少蹦弹,但效果有限,设备的整体速度始终未能突破每秒60包的包药速度;截留装置能够帮助药品包装设备进行多次收集,使得多袋药袋可以同时出药且互不影响,即成倍的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包药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安装有截留装置的药品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药品包装设备内部供药组合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药剂收集通道共享供药组合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中截留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截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截留装置多个供药组合单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截留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截留装置旋转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截留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截留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旋转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截留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中奇,未经沈中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8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洞工程中采用的顶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双再生超低露点转轮除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