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式搅拌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7085.3 | 申请日: | 2013-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9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式搅拌桨。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中,广泛采用行星式搅拌机制备电池浆料。常用的行星式搅拌桨如图1所示,搅拌桨的底部是一根封闭的横杆9。在搅拌过程中,当浆料的粘度较高、固含量较高时,搅拌桨进入浆料时容易被浆料垫起;同时,搅拌过程中浆料产生较大的阻力,长期的使用中,会导致搅拌桨的变形。为避免上述问题,目前采用在搅拌机内将搅拌桨与搅拌罐之间预留较大的间隙,然而,这样又不利于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行星式搅拌桨,从而降低了搅拌桨进入浆料和搅拌过程的阻力,有利于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搅拌浆料的品质以及搅拌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星式搅拌桨,包括轴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轴头两侧且向外延伸的两根桨肩、设置于两根所述桨肩两端且向下延伸的两根桨臂以及与两根所述桨臂底端连接的桨底,所述桨底包括第一横杆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杆对应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设置有间隙。
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均包括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第一横杆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横杆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桨臂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自由端端面与所述第二横杆的自由端端面平行。
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沿所述轴头的中心线对称。
所述第一横杆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横杆的截面形状相同。
两根所述桨臂的形状均设置为螺旋状。
所述轴头上部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两个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与所述桨肩顶部相连接。
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轴头、分别设置于轴头两侧且向外延伸的两根桨肩、设置于两根桨肩两端且向下延伸的两根桨臂以及与两根桨臂底端连接的桨底,桨底包括第一横杆以及与第一横杆对应的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设置有间隙。通过间隙的设置降低了搅拌桨进入浆料和搅拌过程的阻力,也能够防止搅拌桨对物料的囤积和团聚,有利于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搅拌浆料的品质以及搅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一种行星式搅拌桨,包括用于与搅拌机转轴相连接的轴头1、分别设置于轴头1两侧且向外延伸的两根桨肩2、设置于两根桨肩2两端且向下延伸的两根桨臂3以及与两根桨臂3底端连接的桨底4,桨底4包括第一横杆5以及与第一横杆5对应的第二横杆6,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设置有间隙7,通过间隙7的设置降低了搅拌桨进入浆料和搅拌过程的阻力,也能够防止搅拌桨对物料的囤积,以及发生抱团作用,有利于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
其中,两根桨肩2从轴头1的中部向外延伸,两根桨肩2的高度从内向外逐渐减小,这样可使得搅拌桨整体的锥度较小,几乎没有锥度,可非常有效地避免工作时物料沿着搅拌机的扭转螺旋体外壁向上爬行的“爬杆现象”,有利于搅拌作业。
优选的,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均包括有固定端10和自由端9,第一横杆5的固定端和第二横杆6的固定端10分别与桨臂3底端连接,第一横杆5的自由端9端面与第二横杆的自由端9端面平行。
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沿轴头1的中心线对称,第一横杆5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横杆6的截面形状相同。
两根桨臂3的形状均设置为螺旋状,桨臂3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可以为设有过渡圆弧的六边形,六边形中最短的一边面向外侧与相邻的两边形成搅拌刀边,可对物料进行切割的作用,使得搅拌更加顺畅,避免产生“结团现象”。
优选的,轴头1上部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两个立柱8,立柱8的底部与桨肩2顶部相连接。
立柱8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对物料具有切割的作用,可使物料搅拌顺畅,而且立柱8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设置为梯形。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7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