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闪视电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6428.4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5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周岁元;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3028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电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笔,涉及一种LED闪视电笔。
背景技术
电笔是一种电工工具,用来测试电线中是否带电。笔体中有一氖泡,测试时如果氖泡发光,说明导线有电,或者为通路的火线。试电笔中笔尖、笔尾、为金属材料制成,笔杆为绝缘材料制成。
目前的电笔都是用氖泡发光,光强度一般,如果在外界强照明条件下,或者测试者视力色觉状况不佳,则发出的光有可能难以分辨出来,给测试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闪视电笔,能够在测火线时LED灯发出闪烁光,测零线时不发光,从而判定零线与火线,而且闪烁光在强照明条件下能够更加容易分辨出来,使用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LED闪视电笔,导体触杆4接主电阻1的一端,主电阻1的另一端接弹簧2的一端,弹簧2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LED31的阳极和第二LED32的阳极,第一LED31的阴极通过第一电阻33接第一NPN管35的集电极,第二LED32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34接第二NPN管36的集电极,第一NPN管35和第二NPN管36的发射极为接地端,第一NPN管35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38接第二LED32的阳极,第一NPN管35的基极还通过第二电容40接第二NPN管36的集电极,第二NPN管36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37接第一LED31的阳极,第二NPN管36的基极还通过第一电容39接第一NPN管35的集电极。
所述导体触杆4的前端设置有一道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闪烁光能够给人的视觉上带来刺激,即使是强照明环境,或者测试者视力色觉状况不佳,亦能很好地辨别出是否有发光现象。
2)能够有效地辨别出火线与零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闪烁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尽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LED闪视电笔,导体触杆4接主电阻1的一端,主电阻1的另一端接弹簧2的一端,弹簧2的另一端接LED闪烁灯3,其中主电阻1的作用与普通电阻的高电阻相同,设计值应当为兆欧级。
如图2所示,LED闪烁灯3包括第一LED31和第二LED32,二者的阳极与弹簧2连接,第一LED31的阴极通过第一电阻33接第一NPN管35的集电极,第二LED32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34接第二NPN管36的集电极,第一NPN管35和第二NPN管36的发射极为接地端,第一NPN管35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38接第二LED32的阳极,第一NPN管35的基极还通过第二电容40接第二NPN管36的集电极,第二NPN管36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37接第一LED31的阳极,第二NPN管36的基极还通过第一电容39接第一NPN管35的集电极。其中,第一NPN管35和第二NPN管36均采用2N5551,第一电阻33和第二电阻34的设计值均为200KΩ,第三电阻37和第四电阻38的设计值均为100KΩ,第一电容39和第二电容40设计值均为100μF。
本实用新型LED闪烁灯3产生闪烁现象的原理是:
当弹簧2处感应到电势,则第一NPN管35和第二NPN管36开始进行竞争导通,由于元器件有差异,必然是一只先导通,另一只后导通。假如第一NPN管35先导通,那么第一NPN管35的集电极电压就会下降,此时第一LED31被点亮,第一电容39的左端接近零电压,由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第二NPN管36的基极也被拉到近似零电压,此时第二NPN管36截止,第二LED32不亮。随着电源通过第一电阻33对第一电容39充电,使第二NPN管36的基极电压逐渐升高,当超过0.6V(基极到发射极的电压降)时,第二NPN管36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集电极电压下降,第二LED32被点亮。与此同时第二NPN管36集电极电压的下降通过第二电容40的作用使第一NPN管35的基极电压也下跳,第一NPN管35由导通变为截止,第一LED31熄灭。如此循环,第一NPN管35和第二NPN管36轮流导通和截止,第一LED31和第二LED32循环发光,通过改变电容的容量可以改变循环发光速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导体触杆4的前端设置一道凹槽,在方便地接触到体积比较小的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6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的端部偏转器的滚珠丝杠
- 下一篇:控制柴油发动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