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升式全密闭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5754.3 | 申请日: | 2013-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强;严帅;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北京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1/38;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张向琨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密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闭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阀板结构的提升式全密闭阀。
背景技术
在火电机组中,旁路烟道是除尘器的保护系统,当通过除尘器的烟气出现异常情况时,为防止对除尘器的损伤,开启设置在旁路烟道中的旁路阀使烟气经旁路烟道绕过除尘器,以达到保护除尘器的目的。在烟气正常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除尘器的效率,要求旁路阀在关闭状态时必须保证零泄露。
但是,目前使用的提升式旁路阀在反复开关过程中,在密封面处极易形成的积灰以及阀门在开关瞬间的高速含尘烟气流对密封面的磨损,造成阀门关闭不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提升式旁路阀在反复开关过程中,容易造成阀门关闭不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升式全密闭阀,其包括:阀座,设于流体通道上,包括呈筒状的外密封筒和呈环状的内密封板,所述内密封板的外边缘垂直地固定于所述外密封筒的内壁;上层阀板,和所述外密封筒的上端面对应,用于密封地覆盖于所述外密封筒的上端面;下层阀板,和所述内密封板的上表面对应,用于密封地覆盖于所述内密封板的上表面;连接杆,连接于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上层阀板和下层阀板之间,并且所述下层阀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杆下部;弹性件,设于所述上层阀板和下层阀板之间;驱动机构,与所述上层阀板或所述下层阀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层阀板和所述下层阀板密闭地覆盖于所述阀座上或者离开所述阀座。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螺纹部穿过所述上层阀板、下层阀板由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下层阀板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上层阀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层阀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螺栓上,并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上层阀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层阀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平行地设于所述外密封筒的周围,并且所述上层阀板的边缘部分沿所述导向杆移动。
优选地,所述上层阀板与所述导向杆间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侧焊接在所述上层阀板的上表面,另一侧卡套在所述导向杆上。
优选地,所述外密封筒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密封筒的上端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环绕所述外密封筒外壁的延伸边使得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呈9字形,一卡箍套设在所述延伸边上以将所述密封圈固定于所述外密封筒上。
优选地,还包括支架和阀杆,所述驱动机构为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阀杆的一端,所述阀杆的另一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层阀板的上表面中心。
优选地,所述提升式全密闭阀为应用于除尘器旁路烟道的提升式全密闭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克服了旁路阀反复开关时高速含尘烟气流对密封面的磨损等缺点,进一步优选地,还可以克服易在密封面处积灰的缺陷,具有结构简单、长期保持零泄露、实用可靠、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层阀板、下层阀板与阀座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1 气缸、2 气缸支架、3 阀杆、4 阀杆密封盒;
5 活动接头、 6 上层阀板、 7 下层阀板、 8 连接杆;
9 弹性件、 10 阀座、 11 限位块、 12 导向杆;
13 卡箍、 14 密封圈、 15 外密封筒、 16内密封板;
171 烟道顶面、172 烟道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应用于除尘器的旁路烟道的提升式全密闭阀,图1示出了旁路烟道的烟道顶面171和烟道底面172。当然,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其它任何领域用于打开关闭气体、液体的流通路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阀座10、上层阀板6、下层阀板7、连接杆8、弹性件9、驱动机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北京技术中心,未经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北京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5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