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尺剪的光电编码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5064.8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9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申敏;王跃军;陈燕丽;葛伟;李海滨;江妍;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敏 |
主分类号: | G01D11/30 | 分类号: | G01D11/30;F16F15/12;B23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尺剪 光电 编码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剪切系统定尺剪的光电编码器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企业,在剪切系统中,定尺剪动作的协调及剪切位置主要依靠光电编码器的位置反馈。光电编码器在位置测量与反馈中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编码器内部安装了精密电子器件,特别是电子光栅,对外界环境和使用条件非常苛刻,采用的固定外壳和弹簧片固定光电编码器,一旦受到较大振动或转轴受到较大冲击,可能会损坏内部功能,造成误发脉冲,从而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经常出现钢材定尺不稳、剪切断面不齐、垂直剪碎断等情况。目前,没有比较好的固定设备能够保证定尺剪的光电编码器位置反馈稳定准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尺剪的光电编码器固定装置。采用本固定装置,能够保证光电编码器位置反馈稳定准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尺剪的光电编码器固定装置,包括旋转轴、柔性管、支架,其中,所述的旋转轴与定尺剪的主转轴连接,所述的柔性管套在所述的旋转轴上,所述的柔性管的另一端套在光电编码器的从动轴上,所述的光电编码器由所述的支架固定。
所述的旋转轴是空心结构,与主转轴硬性连接。
所述的柔性管为氧气软管,也可以是其他胶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降低光电编码器受到的振动和较大冲击,能够保证定尺剪动作的协调及剪切位置准确稳定,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本装置价格低廉,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定尺剪光电编码器的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编码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定尺剪;2、主转抽;3、弹簧片;4、固定外壳;5、从动轴;6、光电编码器;7、旋转轴;8、柔性管;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剪切系统中,包括定尺剪1、主转抽2、弹簧片3、固定外壳4、从动轴5、光电编码器6。定尺剪1的主转轴2,采用弹簧片3连接光电编码器6的从动轴5。利用固定外壳4固定光电编码器6。定尺剪1动作的协调及剪切位置主要依靠光电编码器6的位置反馈。光电编码器6在位置测量与反馈中虽然有很多优点,编码器内部安装了精密电子器件电子光栅等,对外界环境和使用条件非常苛刻,采用的固定外壳4和弹簧片3固定光电编码器6,一旦受到较大振动或转轴受到较大冲击,可能会损坏内部功能,造成误发脉冲,从而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经常出现钢材定尺不稳、剪切断面不齐、垂直剪碎断等情况。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编码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包括定尺剪1、主转抽2、弹簧片3、固定外壳4、从动轴5、光电编码器6、旋转轴7、柔性管8、支架9。一种定尺剪的光电编码器固定装置,包括旋转轴7、柔性管8、支架9。其中,所述的旋转轴7与定尺剪1的主转轴2连接。所述的柔性管8套在所述的旋转轴7上。所述的柔性管8的另一端套在光电编码器6的从动轴5上。所述的光电编码器6由所述的支架9固定。所述的旋转轴7是空心结构,与主转轴2硬性连接。所述的柔性管8为氧气软管,也可以是其他胶管。本实用新型,光电编码器6不再直接固定到固定外壳4上,而是单独用支架9用来固定光电编码器6。光电编码器6的从动轴5与旋转轴7之间采用胶管连接。胶管具有柔韧、轻便、耐用的特点,可以减轻冲击性负载对光电编码器6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一次性投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重复使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敏,未经申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5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