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连接扁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3664.0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1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贺达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远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8;H01B7/17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5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交流 充电 连接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缆,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的扁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加大了扶持和发展的进程,现在国家和有关电网相继制定了有关标准对电动汽车取得电力的建设有了规范的要求.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的动力是电力,而电动汽车目前取得电力的方法主要是靠蓄电池蓄电,当一旦蓄电池用完后就需要再次重复充电,而充电桩和汽车之间是需要通过电线电缆连接方可将电源输入到汽车,并实施信号控制来完成整个充电过程,现有的技术的电缆虽然具备了控制线缆进行充电控制,但其抗碾压性能,以及金属屏蔽层的屏蔽性能依旧无法满足较恶劣的环境,尤其是其金属屏蔽线的接地性能难以有效的保证,容易在长期使用中断裂和短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碾压、断裂性能好,屏蔽效果好、有效接地、使用寿命长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连接扁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在于对第一金属屏蔽层的改进,通过改变裸铜线在电缆截面不同部分的粗细和疏密程度,有效提高接地的可靠性,防止意外的产生,大大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其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连接扁电缆,包括并列设置的三根电源线、一根中性线以及两根控制线,所述电源线、中性线以及控制线间挤包有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外侧依次设有第一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所述两根控制线相互绞合并挤包有内护层,内护层外为第二金属屏蔽层,所述电源线、中性线由内而外依次由导体和绝缘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为沿电缆截面依次间隔排列的若干根保护接地线组成,所述保护接地线为裸铜线,所述裸铜线在电缆截面的圆弧过渡段排列疏松,在电缆截面的直线段排列密集,且圆弧过渡段处铜线直径大于直线段处铜线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包的内护层在插嵌有束装玻璃纤维。通过此种设置大大提高了内护层的抗碾压性能,有效防止电缆断裂,提高其韧性,并且有效防止电缆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外层涂覆有石墨层。通过此种设置大大提高了金属屏蔽层的屏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非绞合线芯,有别于普通绞合线芯,不会存在扭曲现象;保护接地线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增加了产品的抗拉性能,采用扁平结构有利于抗碾压要求,所以特别符合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移动场合使用使用,第一金属屏蔽层内保护接地线沿电缆截面排布且粗细和疏密不一,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屏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连接扁电缆,包括并列设置的三根电源线001、一根中性线002以及两根控制线003,所述电源线001、中性线002以及控制线003间挤包有内护层004,所述内护层004外侧依次设有第一金属屏蔽层005、绝缘包带006、外护套007,所述两根控制线003相互绞合并挤包有内护层031,内护层031外为第二金属屏蔽层032,所述电源线001、中性线002由内而外依次由导体(011、021)和绝缘层(012、022)组成,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005为沿电缆截面依次间隔排列的若干根保护接地线051组成,所述保护接地线051为裸铜线,所述裸铜线在电缆截面的圆弧过渡段排列疏松,在电缆截面的直线段排列密集,且圆弧过渡段处铜线直径大于直线段处铜线直径。所述挤包的内护层004在插嵌有束装玻璃纤维041。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005外层涂覆有石墨层008。所述导体(011、021)为直线非绞合线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远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远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3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