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气气溶胶航空测量的等速采样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3587.9 | 申请日: | 2013-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庆;王焯如;姚澍;姬亚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气 气溶胶 航空 测量 等速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气溶胶采样头,具体是一种挂在飞机机身外部用于大气气溶胶航空测量的采样头,属于大气采样及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大气气溶胶的监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借助飞机等航空器进行的大气污染物航空测量是对传统大气环境监测手段的重要补充,通过航空测量可以获得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地区间的污染物浓度差异,为弄清区域污染物传输规律和制定联防联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目前地面上使用的大气气溶胶采样器,进样速率不超过10 m/s,无法适应飞机飞行时高达几十m/s的风速以及高空中低温低压的大气条件。特别是颗粒物具有一定的惯性,而且惯性因颗粒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航测采样头设计时必须对流场进行充分的优化,否则颗粒物运行轨迹可能与流线分离,并因与器壁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失,严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因此,针对现有产品的空白,研制一种能够在飞机飞行条件下实现较高采样效率的气溶胶采样头是进行大气气溶胶航空测量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大气环境监测仪器领域还没有适用于航空测量的大气气溶胶采样头产品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气气溶胶航空测量的等速采样头,可以在高风速、低温、低压,进气方向与采样头轴线具有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采样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大气气溶胶航空测量的等速采样头,包括导流罩、扩张管、吸气管、悬挂柱和连接法兰,扩张管按气流方向依次分为圆柱形的扩张管入口段、圆锥台形的扩张管扩张段、圆柱形的扩张管稳定段、圆锥台形的扩张管收缩段和圆柱形的扩张管出口段五个部分,导流罩位于扩张管的最前端并通过翼板固定在扩张管入口段,悬挂柱固定在扩张管稳定段上方,悬挂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吸气管由连接法兰穿入,经悬挂柱进入扩张管稳定段内部,吸气管入口段朝前,且导流罩、扩张管、吸气管入口段同轴安装。整套装置通过连接法兰安装在飞机机身下方。
所述导流罩为圆柱形管状,入口端唇部截面轮廓线为半椭圆形。导流罩通过4片翼板固定在扩张管入口段上。
所述扩张管为旋转体变径管,扩张管入口段前端唇部截面轮廓线为半椭圆形,扩张管稳定段的内径为扩张管入口段内径的3-5倍,扩张管扩张段的长度为扩张管收缩段长度的3-5倍。
所述吸气管按气流方向依次分为3段:第一段为直管,称吸气管入口段;第二段为90°弯管;第三部分为直管,由扩张管穿出,穿过悬挂柱和连接法兰进入飞机机舱内部与气溶胶收集仪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扩张管的锥形结构可使气流充分降速,经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计算,各部分尺寸如实施例所述的采样头,在飞行速度40-60 m/s、飞行高度1000-3000 m时,扩张管内稳定段的风速为4-6 m/s,并且管内风速与飞行速度具有线性相关性,对吸气管的吸气速率在小范围内调整即可实现等速采样(即吸气管内的风速与入口周边风速相等),确保采集到的气溶胶具有代表性。
2、扩张管入口周围设有导流罩,经CFD模拟计算,各部分尺寸如实施例所述的采样头,即使进气方向与采样头轴线存在高达8°的夹角,由于导流罩的引导作用,气流仍能以与采样头轴线平行的方向进入扩张管,最大程度降低湍流发生或因颗粒物与扩张管入口边缘碰撞导致的采样效率损失。
3、扩张管两端具有圆柱形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改善了管内流场分布,避免气流与扩张段内表面发生分离,使扩张管稳定段截面中心附近的流速均匀稳定。
4、在不影响采样效率的前提下,对扩张管收缩段的长度进行了适当缩减,使采样头外观更加小巧,节省安装空间。
5、导流罩、扩张管、吸气管的前端唇部截面均为椭圆形,相比矩形、圆形,该形状对周边气流的扰动最小。
6、吸气管前端设有一段与扩张管同轴的圆柱形入口段,通过该段管道对气流的引导改善了管内流场的均匀性,提高了大颗粒物的采集效率。
7、采样头各部分尺寸均经过优化设计,使内部流场分布最佳、颗粒物采集效率最高,经CFD模拟计算,各部分尺寸如实施例所述的采样头,在飞行高度3000 m、采样速率5 m/s时对于空气动力学直径1 μm的颗粒物的采集效率为94.44%,对于空气动力学直径10 μm的颗粒物的采集效率为69.44%。
8、支柱使采样头与飞机机身具有一定间隔,使采样头位于流场相对稳定、气溶胶分布相对均匀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3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