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夯缓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3506.5 | 申请日: | 2013-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余礼祥;高广银;赵会谦;王斌;王基月;申明刚;李海臣;朱义伟;凌永宏;徐建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董晓慧 |
| 地址: | 450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夯机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强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利用起重设备反复将80~400 KN 的重锤(最大的可达2000 KN)起吊到8~25m高处(最高可达40m),而后利用自动脱钩释放载荷或带锤自由落下,其动能在土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应力,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其抵抗振动液化能力、消除湿陷性等。该施工法自诞生以来,以其经济易行、效益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省材料、质量易控制、适用范围广、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以多种类型、多种目的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范的应用。而强夯机在施工过程中,强夯机吊起夯锤过程中,强夯机会向前倾,而此时强夯机下车没有强夯机上车一样倾斜幅度,这样会造成回转支撑后端受到强大的拉扯力,回转支撑前端受到很大的挤压力,当落下夯锤时,强夯机会对后面有巨大的反弹,此时回转支承前端会有强大的拉扯力,后端有强大的挤压力,反复起吊夯锤以及落下夯锤,回转支承前端与后端受到不断拉扯与挤压的力,往复运动一段时间后,对回转支承损坏很大,大大减少了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回转支承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夯缓冲装置,其避免回转支承受到拉扯力与挤压力,保护回转支承不受损坏,延长了回转支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强夯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强夯机上车后部底面上的钩头和设置在强夯机下车后部上面的凹槽,凹槽上端边缘内侧设置有钩头卡板,钩头下端安装在凹槽内。
所述凹槽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在强夯机上车后部底面上设置有钩头,在强夯机下车后部上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上端边缘内侧设置有钩头卡板,钩头下端安装在凹槽内,在强夯机提起夯锤过程中,钩头能够钩住凹槽上的钩头卡板,这样能保护回转支承前端免受挤压,回转支承后端免受拉扯;当落下夯锤时钩头能顶住凹槽,减小强夯机反弹力,起到保护回转支承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凹槽为圆弧形,当强夯机在回转过程中,钩头能够随强夯机一起运动,钩头下端始终在凹槽中,不脱离凹槽。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回转支承受到拉扯力与挤压力,延长了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强夯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强夯机3的上车6后部底面上的钩头4和设置在强夯机3的下车7后部上面的凹槽5,凹槽5上端边缘内侧设置有钩头卡板8,钩头4下端安装在凹槽5内,本实用新型凹槽5为圆弧形。
本实用型具体工作时,在强夯机3提起夯锤1的过程中,钩头4能够钩起凹槽5,这样能保护回转支承2前端免受挤压,回转支承2后端免受拉扯;当落下夯锤时,强夯机3会对后面有巨大的反弹,此时回转支承2前端会有强大的拉扯力,后端有强大的拉扯力,而此时钩头4能顶住凹槽5,减小强夯机3的反弹力,起到保护回转支承2的作用。当强夯机3在回转过程中,钩头4能够随强夯机一起运动,而钩头始终能在凹槽5中,不至于脱离凹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3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基坑混合支护体系
- 下一篇:隧道口护栏过渡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