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镜柱及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2951.X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3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发伟;林万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万炯 |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S2/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使用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提供均匀照度的透镜柱及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照明设备,例如,日光灯、路灯、台灯、艺术灯等。在上述的照明设备中,传统上大部分是以钨丝灯泡做为发光光源。近年来,由于科技日新月异,已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来源。甚者,除照明设备外,对于一般交通号志、广告牌、车灯等,亦都改为使用发光二极管做为发光光源。如前所述,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光源,其好处在于省电,且亮度更大,故于使用上已逐渐普通化。
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中使用LED作为光源的照明系统的光路示意图。该照明系统包括一个被照射面1,一个设置在该被照射面1一侧的LED光源2。该LED光源2包括一个出光面3,该出光面3射出无数灯光线4并照射在被照射面1上。可以想到的是,无论所述LED光源2放置在被照射面1的哪个位置,出光面3射出的光线4中的一部分一定会射向被照射面1的近端,而另一部分则一定会射向被照射面1的远端。正是由于以上不可避免的光线照射结构,射向被照射面1近端的光线相对于射向被照射面1远端的光线衰减将较小,而无论是射向远端的光线还是射向近端的光线,其初始亮度值是相等的,因此会导致由于被照射面1相对于LED光源2的远近不同,其明亮度也不同,即被照射面1各处的照度不同。
这种不均匀的光照效果对于一些场合,如展览厅、展示会,又或是一些商场中的照明场合,由于光照效果不均匀,即照度不均匀将会降低被展示的物品给参观者或购买者视觉效果,从而降低展示物品给人视觉上的品质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供均匀照度的透镜柱及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以克服上述不足。
一种透镜柱包括一个主光轴、一个第一副光轴,以及一个第二副光轴。在任意一个沿所述透镜柱径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二副光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光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副光轴对应的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二副光轴所对应的透镜为负透镜。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LED模组,以及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LED模组对应的被照射面。所述LED模组包括至少一个LED灯和一个设置在该LED灯出光方向上的透镜柱。所述透镜柱包括一个主光轴,一个第一副光轴,以及一个第二副光轴。在任意一个沿所述透镜柱径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二副光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光轴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副光轴对应的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二副光轴所对应的透镜为负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所述第一副光轴所对应的正透镜的出射光射向被照射面相对于LED模组较远的一侧,而所述第二副光轴所对应的负透镜的出射光射向被照射面相对于LED模组较近的一侧,因此对于被照射面相对于LED模组较近和较远的两侧的同样大小的受光区域内,被照射面相对于LED模组较远的一侧比较近的一侧将接收更多的光,但是正透镜射出的光由于射向离LED模组较远处会比负透镜射向离LED模组较近处由于路程远会有更大的衰减,从而可以相互中和使离LED模组较近处与离LED模组较远处有基本相同的照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照明系统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镜柱及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所包括的LED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LED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镜柱及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所包括的LED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LED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透镜柱及使用该透镜柱的照明系统所包括的LED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LED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作为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万炯,未经林万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29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售货机制冷系统
- 下一篇:设置有定位防错结构的介质收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