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2917.2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新;景少男;杜汉斌;李碧浩;于成祥;王祥;瞿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保险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是针对低速后碰和高速后碰的吸能盒结构设计,特别是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各种小型汽车作为运输及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在逐渐增加。各种小型轻量化汽车如何能够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并尽可能的减少汽车重要部件的损坏,将损失降到最低,己成为各汽车厂家努力的方向。后防撞梁是汽车的主要安全部件,后防撞梁结构在后部碰撞时的吸能效果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吸能盒是后防撞梁结构的主要吸能件,吸能盒结构直接影响吸能盒的吸能及压溃量。如果想要出口欧洲,必须满足欧盟RCAR保险公司低速碰撞标准,后保险杠总成的设计需要满足后部15公里/小时低速偏置碰撞的要求,即:汽车在发生低速碰撞时,除了要吸收一定能量以保证车上人员不受到伤害外,同时还要求不损坏汽车纵梁及其它前后结构件,如前后大灯、水箱、后围板等,以减少汽车维修费用,降低损失。对于车身件而言,即纵梁等总装件不能有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变形。这样低速碰撞的维修成本和维修工时这两项评估才会得到理想分数。
目前,传统设计大多只考虑高速碰撞,而不考虑低速碰撞要求;或者整体采用金属的保险杠和吸能盒,且有多条诱导筋,这样的设计虽可达到诱导的作用,但吸能效率不高,而且重量方面没有优势,会降低材料利用率,不利于汽车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纵梁的吸能效率,提高材料、空间的利用效率并减轻重量的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包括:后防撞梁,在所述后防撞梁的两端设有吸能盒;其中所述吸能盒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吸能盒上设有多条诱导筋;后防撞梁背板,所述后防撞梁背板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所述后防撞梁背板通过螺栓与后防撞梁连接;以及吸能支架,所述吸能支架设置在所述后防撞梁背板上。
优选的,所述吸能支架包括:吸能片;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数量为四片,四片所述连接片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吸能片的一侧连接;以及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吸能支架通过所述固定片安装在所述后防撞梁背板上。
优选的,四片所述连接片之间分立设置,所述连接片之间具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吸能盒的两片薄壁梁采用对称设计。
优选的,所述吸能盒的形状为倒三角。
优选的,所述吸能片的形状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后防撞梁的材质为GMT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吸能支架通过所述固定片焊接在所述后防撞梁背板上。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的吸能支架上的吸能片,使得车辆在受到撞击时,吸能片能在第一时间吸收撞击所产生的力,而且采用弧形设计的吸能片,使得吸能片的中心先受到撞击,让撞击力能均匀地向四周扩散,防止因受力不匀而出现的失效的情况。四片连接片也受到吸能片所传导的撞击力,在其纵向方向上进行溃缩以吸收撞击力。同时,四片连接片之间是分立设置,连接片之间具有缺口,使得四片连接片在受到撞击时能分别溃缩。
另外,吸能盒采用倒三角设计,用以增加截面力从而吸收更多的能量,吸能盒两片薄壁梁采用对称设计,可在碰撞时吸能盒吸能稳定,提高车辆低速和高速的碰撞安全性能,而且吸能支架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最大程度地保护纵梁,使其不变形;为保证结构稳定压溃,在吸能盒前端还增加诱导筋,可以引导吸能盒规则、稳定并呈轴向进行压溃。
而且,后防撞梁采用GMT复合材料,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后保险杠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吸能盒 2-安装板 3-诱导筋
4-后防撞梁背板 5-吸能片 6-连接片
7-固定片 8-后防撞梁 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保险杠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2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子智能钥匙及安装该钥匙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液压泵吊架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