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柱凝胶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2844.7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桐茂;詹申宏;罗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80 | 分类号: | G01N3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5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微柱凝胶卡。
背景技术:
检测血型的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玻片法、纸片法、试管法等经典方法,逐步发展到微量滴定板法、固相法、磁化红细胞法、以及1990年问世的凝胶定型检测方法。
其中,凝胶定型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判读结果等特点。此外,由于凝胶定型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不仅被用于血型常规鉴定和交叉配血,而且还被用于血型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许多方面。在全球临床血型检测领域中,使用凝胶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已成为发展趋势。
微柱凝胶检测方法中必须使用微柱凝胶卡。微柱凝胶卡一般由多根具有特殊形状的微型管柱平行相连而成。管柱上方是加样的大管柱和呈漏斗形状的“反应槽”。微型管柱中含有根据不同需要灌装的特异性抗体和具有一定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稳定的非溶解性凝胶颗粒。这些组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封密式的微柱凝胶体系。现有技术中,微柱凝胶卡多采用6根管柱的结构,或采用8根管柱的微柱凝胶卡,其管柱内腔均为圆形孔,在同样面积的横截面下,孔径的宽度有限,在灌装相同体积的抗体和凝胶时,管柱的高度有限,实验结果区分度较小,不便于观察实验结果,,误判几率较高,同时,需要灌装的抗体和凝胶较多,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柱凝胶卡,所述的这种微柱凝胶卡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柱凝胶卡不便于观察实验结果、也不便于节约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包括卡体和微柱凝胶管,其中,所述的微柱凝胶管的数目为八个,所述的八个微柱凝胶管均匀排列分布在所述的卡体中,任意一个所述的微柱凝胶管均包括一个上端大管柱、一个反应槽和一个下端小管柱,所述的上端大管柱设置在所述的下端小管柱的上方,所述的反应槽连接在上端大管柱和下端小管柱之间,下端小管柱中设置有扁平结构的内腔,任意相邻的两个微柱凝胶管之间的距离均为8.5毫米。
进一步的,下端小管柱的内腔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者椭圆形。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微柱凝胶管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微柱凝胶管中下端小管柱的外部呈扁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卡体中分布有8根微柱凝胶管,微柱凝胶管之间的距离与国际通用的8通道微量加样器吸样管之间的距离匹配,可与实验室的其它标准操作仪器接轨,便于实验人员的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工作量,减少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微柱凝胶管中的下端小管柱的内腔采用扁平结构,当小管柱内腔横截面的面积相同时,孔径的宽度得到增加,使红细胞在受离心力沿管壁沉降时更清晰地显示出凝集格局,能更加清楚的呈现实验结果,降低结果误判的几率。当小管柱内腔的孔径宽度相同、呈现结果的可读性一致时,能大大减少生产凝胶卡所使用的抗体和凝胶的体积,节约产品的成本。微柱凝胶管中下端小管柱的外部呈扁平结构,可利于卡片的操作和在机器上安装。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将微柱凝胶管的下端小管柱设置为扁平内腔结构,在下端小管柱内腔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孔径的宽度,使实验结果更加清楚,降低结果误判的几率;在下端小管柱内腔孔径宽度相同时,能减少生产凝胶卡所使用的抗体和凝胶,降低生产成本;在灌装相同体积的抗体和凝胶时,能增加小管柱的高度,从而增加实验结果区分度,最终增加结果的准确性。微柱凝胶管下端小管柱外部呈扁平结构,还可便于操作和机器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包括卡体1和微柱凝胶管2,其中,所述的微柱凝胶管2的数目为八个,所述的八个微柱凝胶管2均匀排列分布在所述的卡体1中,任意一个所述的微柱凝胶管2均包括一个上端大管柱3、一个反应槽4和一个下端小管柱5,所述的上端大管柱3设置在所述的下端小管柱5的上方,所述的反应槽4连接在上端大管柱3和下端小管柱5之间,下端小管柱5中设置有扁平结构的内腔,任意相邻的两个微柱凝胶管2之间的距离均为8.5毫米。
进一步的,下端小管柱5的内腔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者椭圆形。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微柱凝胶管2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微柱凝胶管2中下端小管柱5的外部呈扁平结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卡体1中分布有8根微柱凝胶管2,微柱凝胶管2之间的距离与国际通用的8通道微量加样器吸样管(图中未示)之间的距离匹配,可与实验室的其它标准操作仪器接轨,便于实验人员的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工作量,减少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微柱凝胶管2中的下端小管柱5的内腔采用扁平结构,当小管柱内腔横截面的面积相同时,孔径的宽度得到增加,使红细胞在受离心力沿管壁沉降时更清晰地显示出凝集格局,能更加清楚的呈现实验结果,降低结果误判的几率。当小管柱内腔的孔径宽度相同、呈现结果的可读性一致时,能大大减少生产凝胶卡所使用的抗体和凝胶的体积,节约产品的成本。微柱凝胶管2中下端小管柱5的外部呈扁平结构,可利于卡片的操作和在机器上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2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