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化喷碱系统及设有该系统的炼铁高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1951.8 | 申请日: | 2013-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佰利天控制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C21B5/06;C10K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系统 设有 炼铁 高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高炉管道中的酸性气体的自动化喷碱系统及设有该自动化喷碱系统的炼铁高炉。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炼铁行业中,因矿石等原因,使得高炉煤气中含有或多或少的氯、氯化氢等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在高炉煤气管道运行过程中,因冷凝析出酸性液体,从而对煤气管道造成了严重腐蚀。
为了解决上述管道腐蚀的问题,现在炼铁厂多采用向中和塔(喷碱塔)中喷洒碱水来完成对煤气中氯、氯化氢等酸性气体的中和,使氯、氯化氢等酸性气体中和后析出并排放、处理。
因炼铁所需原材料的矿石种类不一样,现有的喷碱装置及方法会造成煤气的PH值存在连续波动等现象,现在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煤气管道水封各处的PH检测反馈数值来手动调整碱液碱泵的排量和碱泵的启停。人为调整碱泵的排量大小需要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及估计进行操作,控制后的PH值浮动很大,造成了碱液和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或是管道腐蚀状态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高炉管道中的酸性气体的自动化喷碱系统及设有该自动化喷碱系统的炼铁高炉。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喷碱装置需要人为调整碱泵,而人为调整碱泵的排量大小需要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及估计进行操作,控制后的PH值浮动很大,造成了碱液和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或是管道腐蚀状态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喷碱系统,该喷碱系统包括碱液管路、水管路、电气控制单元及多个PH值检测探头,所述碱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水管路的中部连通,所述碱液管路上设有变频泵,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变频泵及PH值检测探头连接。
其中,在所述水管路上靠近入水口的一端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电气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在所述碱液管路上变频泵与入液口之间设有过滤器。
其中,在所述碱液管路上变频泵与出液口之间设有止回阀。
其中,所述电气控制单元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计算机连接。
其中,所述碱液管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碱液管路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炼铁高炉,该炼铁高炉包括上述自动化喷碱系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喷碱系统通过电气控制单元来控制变频泵的启停及转速,可根据相应煤气排量、相应PH值做出碱液排量数据信息,从而通过电气控制单元对变频泵自动设定做出最佳的排量,并对设备的PH值进行实时跟踪、检控,避免了碱泵排量的人工反复调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减少了酸性煤气冷凝液对管道的腐蚀,增加了煤气管道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化喷碱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碱液管路;2:水管路;21:第一管路;211:出水口;22:第二管道;221:入水口;3:电气控制单元;4:计算机;5:PH值检测探头;6:流量计;7:止回阀;8:过滤器;9:截止阀;10:变频泵;11:入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喷碱系统,该自动化喷碱系统包括两个碱液管路1、水管路2、电气控制单元3及多个PH值检测探头5,所述多个碱液管路1并排设置,所述水管路2包括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所述碱液管路1的出液口与所述水管路2的中部连通,从连通处到入水口221之间的管道为第二管道22,从连通处到出水口211之间的管道为第一管道21,所述碱液管路1上设有变频泵10,所述电气控制单元3分别与所述变频泵10及PH值检测探头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佰利天控制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佰利天控制设备(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