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炼油装置用油气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1913.2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北辰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 | 分类号: | C10G5/00;C10G5/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6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炼油 装置 油气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炼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炼油装置用油气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在自然环境下很难被降解,为了提高其回收利用率,一般是将废塑料通过高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通过分离制备汽油、柴油、液化气等燃料能源。
公开号为CN2021812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炼油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料机构、炼油机构和分离机构,所述的炼油机构包括两端设有进料管和出气管的反应釜、包围反应釜的外壳以及驱动反应釜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外壳与反应釜密封配合,且两者之间留有构成加热腔的间隙,所述反应釜的内腔由预热区和裂解区组成;预热区靠近进料管,内部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与加热腔连通的直线型换热管;裂解区靠近出气管,中心设有导热罐,导热罐通过弧形换热管与加热腔连通,导热罐与反应釜内壁之间设有环绕导热罐并与其连通的环形导热管。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炼油装置的反应釜内腔进料端设有预热区,可以让塑料预先融化为液体状,避免了在裂解区发生堵塞。该装置主要改进了反应釜的结构提高了塑料的裂解效率,但是对于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没有改进。然而这些装置对整个塑料炼油装置的裂解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效果好、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塑料炼油装置用油气分离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塑料炼油装置用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出气管,出气管与一级净化罐、二级净化罐、沉渣罐、冷凝罐与油罐依次连接。
所述的一级净化罐连接水气处理罐,两者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蝶阀。
所述的水气处理罐上部开设处理罐出气口,下部开设处理罐检修口,水气处理罐与出气管相连。可以根据油气的含水量打开或关闭水气处理罐,含水量高就采用水气处理罐进行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处理工序,含水量低则直接进入净化处理工序。水气处理罐内部填充干燥剂。
所述的一级净化罐与二级净化罐之间的的管路上设置第二蝶阀。两级净化罐的设置增加了净化效果。
所述的油罐与水封罐相连。
工作时,来自炼油反应釜的工艺气由出气管依次经过一级、二级净化罐净化处理后,进入沉渣罐沉淀后,经冷凝罐后进入油罐,油罐采用水封罐进行密封。当工艺气水分含量较高时,关闭出气管与一级净化罐之间的阀门,打开出气管通往水气处理罐的阀门,工艺气先经水气处理罐去除水分,再进入净化处理工序。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水气处理罐和两级净化罐,使得油气分离效果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气处理罐;2、第一蝶阀;3、一级净化罐;4、第二蝶阀;5、二级净化罐;6、冷凝罐;7、水封罐;8、油罐;9、沉渣罐;10、出气管与一级净化罐之间的阀门;11、出气管通往水气处理罐的阀门;12、出气管;13、处理罐检修口;14、处理罐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的塑料炼油装置用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出气管12,出气管12与一级净化罐3、二级净化罐5、沉渣罐9、冷凝罐6与油罐8依次连接。
所述的一级净化罐3连接水气处理罐1,两者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蝶阀2。
所述的水气处理罐1上部开设处理罐出气口14,下部开设处理罐检修口13,水气处理罐1与出气管12相连。可以根据油气的含水量打开或关闭水气处理罐1,含水量高就采用水气处理罐1进行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处理工序,含水量低则直接进入净化处理工序。
所述的一级净化罐3与二级净化罐5之间的的管路上设置第二蝶阀4。两级净化罐(3、5)的设置增加了净化效果。
所述的油罐8与水封罐7相连。
工作时,来自炼油反应釜的工艺气由出气管12依次经过一级净化罐3、二级净化罐5净化处理后,进入沉渣罐9沉淀后,经冷凝罐6后进入油罐8,油罐8采用水封罐7进行密封。当工艺气水分含量较高时,关闭出气管与一级净化罐之间的阀门10,打开出气管通往水气处理罐的阀门11,工艺气先经水气处理罐1去除水分,再进入净化处理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北辰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滨州北辰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9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淋系统及湿法刻蚀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LED灯驱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