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1225.6 | 申请日: | 2013-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245 | 分类号: | G01B5/245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油管 定位 检测 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
背景技术
飞机燃油系统的功能是保证飞机包线范围内所有可能的飞行状态下(高度、速度、过载),均能按照一定的耗油顺序和足够的燃油流量、压力、可靠连续地向发动机供油,以满足飞机航行时的要求。系统可实现燃油消耗的自动控制,保证飞机飞行时因燃油消耗引起的飞机重心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机身油箱为三防(防潮湿、防霉菌、防烟雾)薄壁橡胶软油箱,采用尼龙绳将油箱串管和油箱舱内吊环串联起来,绷紧绳索并打结。借助尼龙绳、附件陈盘及销钉,可将油箱牢固地固定在油箱舱内。
飞机连接软油箱回油接嘴根部的回油管安装时,需固定在结构的型材上,燃油系统中的软油箱回油接嘴与回油管安装时,因飞机机腹各系统导管多,结构复杂,工作空间位置小,导管安装后难以检查回油管与软油箱侧壁是否垂直,致使与软油箱回油接嘴根部连接处发生弯曲变形。回油管与软油箱回油接嘴连接时,必须要保证同心,否则在系统工作时,长此以往,软油箱回油接嘴就会产生弯曲变形,进而造成软油箱回油接嘴根部应力集中出现裂纹,发生渗漏,影响到软油箱的正常使用。用户反映使用中会有渗漏现象出现,为此,试图在安装方法上解决每根回油管与软油箱回油接嘴的同心同轴问题,虽偶有改善迹象,但是还未能彻底解决。此时,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发现多起软油箱与回油导管连接根部出现漏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所述卡具可有效检测回油管与软油箱侧壁是否垂直,保证装配质量,防止软油箱出现漏油现象,保证飞行人员的人身健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用于检测软油箱的侧壁与回油管的垂直程度,所述回油管通过软油箱回油接嘴与软油箱连接,所述软油箱的侧壁所在的油箱舱外上设置有连接型材,所述卡具包括:
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通过倾斜端面与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连接,所述第三端面通过手持操作端面与第四端面连接,所述第四端面与第一端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采用的是,所述第一端面与回油管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采用的是,所述凹槽套接于连接型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采用的是,所述第二端面与软油箱的侧壁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验证回油管是否与软油箱侧壁垂直就要利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垂直90°(±1°)来检测,另外空间限制也导致了软油箱的回油管定位测量卡具要避开结构上的连接型材,故而测量卡具上出现了倾斜端面和凹槽。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在狭小的空间里充分利用所述卡具,以达到准确测量、把关回油管和软油箱侧壁的安装位置的垂直。减少软油箱回油接嘴处裂纹漏油的状况,延长软油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的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端面1通过倾斜端面2与第二端面3连接,所述第二端面3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第二端面3与第三端面5连接,所述第三端面5通过手持操作端面6与第四端面7连接,所述第四端面7与第一端面1连接。
所述第一端面1与回油管9平行设置。所述凹槽4套接于连接型材11上。所述第二端面3与软油箱8的侧壁平行设置。
所述卡具由厚度为5mm的胶木板或者铝板一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所述软油箱回油管定位检测卡具的关键就在于与软油箱回油接嘴10相连的回油管9的正确取样和克服空间结构影响而准确使用卡具。
1)回油管9的正确取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