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机房汽车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0020.6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4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方青松;樊宝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盖普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马育麟 |
地址: | 2015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汽车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专门用于提升搬运汽车的电梯。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由于城市空间容纳有限,为了提高单位空间的利用率,停车场多采用多层式结构,把车辆提升到高层或放到地面通常采用专门的汽车电梯。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梯,包括井道2、机房1,对重(图中未示出),轿厢3,曳引绳4,导向轮5等,该现有技术机房布置于井道正上方,很明显,单独设置的机房不仅增加建筑成本而且占用有限的建筑空间,造成极大浪费;其次,轿厢采用2﹕1悬挂比,相比较载人电梯,汽车重量通常较重,而且轿厢较深,2﹕1悬挂比对于汽车电梯来说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不是最佳方案;第三,主机电机通常选用三相异步电机,采用涡轮蜗杆减速带动曳引轮,主机体积庞大,机电效率低,维护成本高,调速性能差。另外,公开号CN102733645A、CN102745575A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汽车电梯(附图部分)均在井道顶部单独设置机房的形式,都具有相同的问题。
故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这种车用电梯的设计使之成本节约,提高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单独设置机房的汽车电梯。
本实用新型解决首要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无机房汽车电梯,包括井道,轿厢,曳引绳,导向轮,对重,主机;其特征在于前述主机固定安装于前述井道的顶部空间中;曳引绳缠绕连接在轿厢,对重,主机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轿厢提升到最高位置时,井道顶部与轿厢之间依然会有一定距离,本技术方案正是利用这段空间,把主机安装在在井道顶部空间,从而不需要在井道顶部单独设置机房,相比较现有技术,建筑成本大大节约,技术效果明显,体现了技术进步。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主机的电机选用永磁同步变频电机且配装行星斜齿轮减速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已知的,电机扭矩与磁力密切相关,现有技术采用三相异步电机,其结构必然比较庞大,加之配装的涡轮蜗杆减速机构,整个主机机构很庞大,不单独设置机房无法安装主机,本技术方案选用永磁同步变频电机配装行星斜齿轮减速机构,在满足扭矩的情况下,主机整体结构小巧,体积大大缩减,适合于安装在井道顶部空间而不需要单独设置机房;其次,永磁同步变频电机调速范围宽,运行噪音低,机电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次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好的轿厢。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轿厢底部均布有四个轿厢底部导向轮以及与之配合并布置在前述井道顶部的二个轿厢上部导向轮。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现有技术是2﹕1悬挂比,本技术方案属于4﹕1悬挂比,汽车电梯轿厢相比通常的人梯轿厢长宽比例更大,4﹕1悬挂比很明显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对重均布两个对重导向轮以及与之配合并布置在前述井道顶部的两个对重上部导向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曳引绳一端固定在井道顶部,然后依次绕在对重导向轮、对重上部导向轮、主机、一侧的两个轿厢底部导向轮、轿厢上部导向轮、另一侧的两个轿厢底部导向轮,返回井道顶部并固定。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主机安装在减震装置之上,其包括上板,下板及支承在上、下板之间的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减震装置吸收了很大部分主机运行时的震动,使轿厢运行更加平稳,舒适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部放大图。
图7是部件之一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机房。
2.井道。
3.轿厢,31.轿厢底部导向轮,32.轿厢上部导向轮。
4.曳引绳。
5.导向轮。
6.对重,61.对重导向轮,62.对重上部导向轮。
7.主机。
8.减震装置,81.上板,82.下板,83.压簧。
9.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盖普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盖普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0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