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出油轴承端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9556.6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亮;严和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元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凤娇 |
地址: | 21543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出油结构,尤其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出油口位置以及出油空间来改善电机排油效果的出油轴承端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立式电机大都是采用出油盖与法兰一体式的出油结构,传统的出油盖与法兰一体式的出油结构虽然设计有两个出油口,但通常情况下,一个出油口使用时,另外一个即为锁紧状态。由于单个出油口的空间较小,这样就容易导致更换油脂时旧油脂不易排出。
并且传统的出油口安装在马达与客户引导接合面的内部,一旦客户需要排出油脂时,必须将马达与配套设备组件拆下分开,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频繁地拆卸还有可能引起引导径精度等级降低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马达的实用性与方便性,因此申请人对与立式电机的出油结构的出油轴承端盖作最佳排油设计。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设计了电机出油轴承端盖。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机出油轴承端盖,包括电机轴端、套接在所述电机轴端上的IB盖及OB盖,所述IB盖及OB盖之间设置法兰,所述法兰内部设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的轴承端盖上设有一个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设计为纵向大孔径。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客户需要排出油脂时,要将马达与配套设备组件拆下分开的问题,申请人设计将所述出油口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法兰的侧面,这样就能避开电机的客户引导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出油结构,利用一个大孔径的出油口取代传统的两个出油口,不但可以实现油脂的顺畅排出,而且避免了无用出油口的加工;
2、本实用新型放弃了传统的出油盖和法兰一体式结构,采用分离式,即法兰与轴承端盖分离开来;
3、本实用新型将出油口的出口设置在法兰的侧面,出油口设置于法兰内,油脂直接从轴承室经过,由法兰侧面流出,不经过客户引导端,因此避免了更换油脂时马达的拆卸问题,大大提高了加工过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轴承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轴承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电机出油轴承端盖,包括电机轴端4、套接在所述电机轴端4上的IB盖1及OB盖3,所述IB盖1及OB盖3之间设置法兰2,所述法兰2内部设有轴承室。图1中的箭头表示油脂的流向,由图1可见,油脂由给油嘴进入法兰,流入轴承室,最终由法兰的侧面流出。
如图2所示,传统的轴承端盖设计了两个出油口,但通常情况下,一个出油口使用时,另外一个即为锁紧状态,由于单个出油口的空间较小,这样就容易导致更换油脂时旧油脂不易排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端盖上设有一个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设计为纵向大孔径,与传统的单个出油口相比,油液通过能力大大提高。
综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出油口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法兰2的侧面,避开了电机的客户引导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元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元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95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接圆管测量标准线拉紧装置
- 下一篇:适合于鸳鸯火锅的煤气火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