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接触器的电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9513.8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旭宏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接触器 电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低压电气领域中的用于切换电路的电磁驱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接触器的电磁机构。
背景技术
电磁开关(即简称接触器)由电磁铁作为驱动元件和触头元件以及相关的支持构件所组成,被广泛用在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等领域,它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和绝缘外壳及附件。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的是接触器的电磁系统部分,即电磁机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接触器的电磁机构主要包括线圈、静铁芯和动铁芯,其中动铁芯与触头系统联动,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接触器的电磁系统一般由交流电磁线圈和以硅钢片为原材料的动铁芯、静铁芯组成,此种结构虽然具有动作、速度快的特点,然而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例如启动时候电流大、维持需要的电耗大、噪音大、吸合冲击大,这样使得机械使用寿命短,并易引起触头弹跳严重时会烧毁触点。目前对此主要的改进方案有两种,即交流吸合、直流维持和直流吸合、直流维持。这两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吸合方式不同而吸持方式均采用直流维持,这样可大大降低能耗;同时由于直流电的属性,其运动特性不如交流电猛烈,机械冲击力较小,可以有效缓减机械冲击力对产品的造成的损伤,这不仅大大延长了机械寿命,也完全消除了噪声,使工作环境的质量得到大大改善。由于接触器在社会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被广泛使用,因此上述改进获得的节能减排效应非常可观。
但在现实生产应用中,采用直流吸合和直流吸持虽有上述诸多优点,却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譬如接触器在使用中会产生的剩磁现象,而铁磁材料的静铁芯(即衔铁)和动铁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剩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出现线圈断电,静铁芯和动铁芯无法打开,以及更进一步会造成电路无法切断的严重后果。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接触器的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能有效的解决或者至少降低线圈断电时产生剩磁现象的风险,并相应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适用于接触器的电磁机构,包括设置在托板上的接线端子和线圈绕组,静铁芯以及动铁芯,所述静铁芯横向穿插设置在所述线圈绕组中,并且该静铁芯的顶端面在所述线圈绕组的两侧形成第一吸合面,所述动铁芯在纵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吸合面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二吸合面,其中至少一个吸合面上设置有非导磁性物质层,该非导磁性物质可为普遍使用的不锈钢、黄铜、紫铜铝合金等等非磁性合金材料。
具体的,所述非导磁性物质层通过氩弧焊或者高频电阻焊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合面上;或者,所述非导磁性物质层通过氩弧焊或者高频电阻焊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吸合面上;亦或者,所述第一吸合面和第二吸合面上分别通过氩弧焊或者高频电阻焊的方式各自设置有非导磁性物质层。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改进,由于设置了厚度适宜的非导磁性物质层,有效降低了在线圈绕组断电的瞬间,静铁芯和动铁芯吸合的位置产生剩磁现象的风险,进而保证了接触器的触点分离的动作速度,相应的提高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由于非导磁性物质层的厚薄对静铁芯和动铁芯的吸合效果影响很大,如果该非导磁性物质层的厚度太薄,则起不到解决剩磁现象的效果,如果所述非导磁性物质层太厚,则导致静铁芯和动铁芯无法吸合的状况发生,因此,结合接触器的承载电流范围(即市场上所用接触器的电流等级),并通过多次试验数据表明,本实用新型中非导磁性物质层的厚度以0.1mm至1mm之间为宜,当非导磁性物质层的厚度在0.3mm至0.5mm之间时,为最广泛的满足于国内接触器的承载电流范围的要求,尤其当非导磁性物质层选择在0.4mm时,静铁芯和动铁芯的吸合效果最佳,断电时剩磁的影响最小。
进一步具体的,考虑到交流通电时动铁芯和静铁芯吸合分离以及触点直接的吸合分离所产生的噪声、弹跳幅度都比较大,因此,为有效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接线端子上设置有整流器,并且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线圈绕组形成电连接。
再进一步具体的,所述静铁芯为“一”字型结构,所述动铁芯为“ㄇ”型结构,或者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动铁芯分别为开口相对应设置的“E“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旭宏,未经王旭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95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