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坐姿矫正智能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8792.6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1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戚新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天一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9/08 | 分类号: | B43K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坐姿 矫正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尤其涉及一种多种笔芯互换(包括钢笔、圆珠笔、中性笔、铅笔)的坐姿矫正智能笔。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书写用具,有各种铅笔,圆珠笔和钢笔等,当学生利用这些笔进行书写的时候,常常不能保证头正、身直、双脚平的正确姿势,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三个一标准,即眼离书本一尺远(约30厘米),胸前离桌一拳(约8厘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远(约3厘米),容易导致近视或其它视力障碍。同时,因长期书写的姿势不正确,极易引起青少年脊柱弯曲变形,出现驼背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中矫正坐姿的笔,并且能够不影响笔本身的固有功能,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姿矫正智能笔,可以能够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纠正坐姿,并调整握笔距离及书写距离符合“一尺一拳一寸”书写标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坐姿矫正智能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笔帽、上笔杆、下笔杆和笔尖,所述上笔杆内设有红外传感器组件,所述下笔杆上部设有与红外传感器组件相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下笔杆的中部设有通过止退轴固定的止退杆,下笔杆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止退杆相配合的磁钢;下笔杆内设有笔芯套,笔芯套内设有笔芯杆,笔芯杆末端设有笔芯,笔芯套顶部连接有与止退杆相配合的复位杆,止退杆与复位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笔帽内设有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与红外传感器组件相连接,所述电池与笔帽间设有电池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笔帽与上笔杆间设有连接段,连接段内设有与电池相连接的弹簧固定帽,弹簧固定帽内设有固定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组件包括设于顶部的上传感器和设于底部的下传感器,所述上传感器上连接有上顶针,所述下传感器上连接有下顶针;所述上顶针通过上顶针座与固定弹簧相连接,所述下顶针通过下顶针座与电磁线圈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笔杆内设有触摸控制器,下笔杆外侧下方设有与触摸控制器相连接的上导电环和下导电环。
进一步的,所述触摸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磁线圈和电池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组件中部设有通过固定件固定的配重件。
优选的,所述下笔杆中部设有内凹状的正确握笔位。
优选的,所述笔芯杆和笔芯为钢笔、铅笔、圆珠笔或水性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红外传感器和触摸控制器的设置,从多个方面保证了使用者持笔姿势和坐姿的标准性,当红外传感器和触摸控制器感应到使用者的姿势发生偏差时,通过电磁线圈和磁钢的配合,使得笔芯收入笔杆中,起到强制纠正书写距离和姿势的作用。
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体积轻便紧凑,成本较低,经济及社会效益好,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坐姿矫正智能笔的弹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坐姿矫正智能笔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笔尖;2、下笔杆;3、上笔杆;4、笔帽;5、电池弹簧;6、电池;7、弹簧固定帽;8、固定弹簧;9、连接段;10、上顶针座;11、上顶针;12、红外传感器组件;13、下顶针;14、下顶针座;15、电磁线圈;16、磁钢;17、止退轴;18、止退杆;19、触摸控制器;20、复位杆;21、复位弹簧;22、上导电环;23、下导电环;24、笔芯;25、导线;26、上传感器;27、下传感器;28、配重件;29、笔芯套;30、固定件;31、笔芯杆;32、正确握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坐姿矫正智能笔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天一文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天一文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8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