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灰绞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28190.0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军;刘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茌平县信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2100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灰绞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植物桔杆生产燃油技术领域,具体是排灰绞龙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植物桔杆生产工业用燃油技术目前属新型能源技术,该技术以农作物的桔杆、锯末、果皮壳等植物碎屑作原料,经过高温反应、旋分、分馏等工序生产出工业生产所用的燃料油,节约了资源,降低成本,还可以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在生产的过程中,从反应器中出来的混合物经过旋分器的分离后气体进入分馏塔,俗称半胶的固体灰渣从旋分器排出,可以压制成固体的燃料,也可以作为生产肥料的原料。半胶排出过程中往往出现堵塞,不能顺利排出,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出排灰绞龙装置。该装置能够将半胶进行降温,并通过绞龙的旋转及时将半胶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排灰绞龙装置,由外壳、进料口、出料口、水套、进水口、出水口、绞龙、电机组成,其中,外壳为金属制成,呈圆筒状,外壳内部分为内外双层,内腔为灰渣料腔,外腔为水套,水套包在灰渣内腔的外围。灰渣料腔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绞龙,绞龙轴通过轴承支撑架固定于装置外壳的两端,绞龙轴的一端连接电机。
所述灰渣料腔的上下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水套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工作时,植物桔杆碎屑或锯末经过高温反应后经旋分塔分离,气体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高温固体灰渣则通过入料口排入装置内腔,此时水套内有冷水循环,循环水将内腔里的灰渣降温,由于灰渣温度高且具有粘性,容易在内腔形成硬结,此时绞龙在电机带动下在转动,绞龙的叶旋将灰渣搅动并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排灰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 2、进料口 3、出料口 4、水套 5、进水口 6、出水口7、绞龙 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排灰绞龙装置,如图所示,由外壳1、进料口2、出料口3、水套4、进水口5、出水口6、绞龙7、电机8组成,其中,外壳1为金属制成,呈圆筒状,外壳1内部分为内外双层,内腔为灰渣料腔,外层为水套3,水套3包围在灰渣料腔的外围。灰渣料腔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绞龙7,绞龙7通过轴承支撑架固定于装置外壳的两端,绞龙7的一端连接电机8。灰渣料腔的上下部分别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水套4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茌平县信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茌平县信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8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氧化物单晶基板的研磨方法
- 下一篇:磁热致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