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驱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7364.1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B62M6/55 | 分类号: | B62M6/5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驱动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总体上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单元。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马达的自行车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电动辅助自行车是传统公知的,其使用马达输出作为辅助动力(例如参见DE 195 22 419 A1(专利引证1)、DE 196 29 788 A1(专利引证2))。在电动辅助自行车中,蹬踏力与来自马达的驱动力结合,并且然后将结合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特别地,专利引证1示出了定子附接到自行车的中轴附接部并且转子利用曲柄臂附接到曲柄轴的电动驱动器。专利引证2示出了定子固定到自行车的自行车车架并且转子联接到曲柄臂的驱动单元。
实用新型内容
总体上,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单元。在一个特征中,自行车驱动单元可以附接到自行车的中轴壳并且产生相对较大的辅助动力。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中轴、曲柄轴、第一马达以及输出构件。第一中轴构造为联接到自行车的中轴壳的第一轴向端。曲柄轴由第一中轴能够旋转地支承。曲柄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马达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转子以及第一定子。第一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曲柄轴。第二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中轴壳。第一转子具有第一磁铁。第一定子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中轴。第一转子操作性地联接到曲柄轴的第一端部并且配置在第一壳体上。输出构件操作性地联接到曲柄轴的第二端部,以便第一马达将旋转输出经由曲柄轴传递到输出构件。
根据第二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二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中轴。
根据第三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定子支承在第一中轴上。
根据第四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磁铁配置在第一壳体的周部上。
根据第五方面,其中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磁铁配置在第一壳体的周部的内周面上,以便第一磁铁和第一定子关于曲柄轴的旋转轴线径向地彼此面对。
根据第六方面,其中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磁铁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壳体的周部的内周面。
根据第七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中轴具有外螺纹部,其构造为螺纹联接到中轴壳的内螺纹部。
根据第八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曲柄轴能够拆卸地联接到第一壳体的中心部。
根据第九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曲柄轴具有外锯齿。第一壳体具有形成在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内锯齿。第一壳体的内锯齿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曲柄轴的外锯齿。
根据第十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曲柄臂。第一曲柄臂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曲柄轴的第一端部。
根据第十一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马达还包括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密封件,以限定密封空间。
根据第十二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中轴。第二中轴构造为联接到中轴壳的第二轴向端。中轴壳的第二轴向端与中轴壳的第一轴向端相对。曲柄轴由第二中轴能够旋转地支承。
根据第十三方面,其中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曲柄臂。第二曲柄臂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曲柄轴的第二端部。
根据第十四方面,其中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二曲柄臂包括输出构件附接部。输出构件是链环,其利用紧固件能够拆卸地联接到输出构件附接部。
根据第十五方面,其中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第二转子和第二定子。第三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曲柄轴。第四壳体固定地联接到第二中轴壳。第二转子配置在第三壳体的周部上。第二定子支承在第二中轴上。
根据第十六方面,其中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输出构件能够拆卸地联接到第三壳体,以便第二马达将旋转输出传递到输出构件。
根据第十七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一壳体具有磁铁容纳部件,其将第一磁铁容纳在磁铁容纳部件的内部空间内。
根据第十八方面,其中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二壳体具有定子容纳部件,其将第一定子容纳在定子容纳部件的内部空间内。
根据第十九方面,其中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驱动单元,第二壳体具有定子容纳部件,其将第一定子容纳在定子容纳部件的内部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7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甘蔗渣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复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