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固液分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7092.5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0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冯雄达;李文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圣富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52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城东街道金山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固液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污水处理一般是将机械格栅直接安装在污水拦截坝体上,用于实现固液分离。这样的分离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污水内的废物类型不确定,在格栅上过滤的废物无法及时清理的情况下,很容易在机械格栅上形成负压将其压至变形。由于水流的方向与压力方向相同,这样的结构会加剧其变形。同时,直接安装机械格栅在坝体上,过滤的面积受坝体限制,不利于过滤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分离效率,缓解机械格栅变形的污水固液分离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污水固液分离结构,所述污水固液分离结构包括用于拦截污水的坝体和设置在坝体上的过滤区,所述过滤区为沿水体流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受水流直接冲击的前侧壁和位于前侧壁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有机械格栅。通过使用本使用新型所述的固液分离结构,可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械格栅变形的压力。
作为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面积分别大于前侧壁的面积。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凹槽为梯形槽,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沿前侧壁向凹槽开口汇聚。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前侧壁上设有沿水流方向凹陷的弧形槽。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使用新型所述的固液分离结构,可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械格栅变形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2、凹槽;3、前侧壁;4、左侧壁;5、右侧壁;6、机械格栅;7、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固液分离结构,所述污水固液分离结构包括用于拦截污水的坝体1和设置在坝体1上的过滤区,所述过滤区为沿水体流向设置的凹槽2,所述凹槽2包括受水流直接冲击的前侧壁3和位于前侧壁3两侧的左侧壁4和右侧壁5,所述左侧壁4和右侧壁5上分别设有机械格栅6。
所述凹槽2为矩形槽,所述左侧壁4和右侧壁5的面积分别大于前侧壁3的面积。
所述凹槽2为梯形槽,所述左侧壁4和右侧壁5沿前侧壁3向凹槽2开口汇聚。
所述前侧壁3上设有沿水流方向凹陷的弧形槽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圣富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圣富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7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智能微网分布式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