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扭矩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控制滑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6690.0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房建宏;赵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傅敏华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永磁 直流 减速 电动 控制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门上使用的电动控制滑门的电机,特别是指大扭矩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控制滑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消费者由原来对汽车功能性的需求逐渐提高到性能的需求,针对于以前需要手动来开启汽车后门的不足,现在自动开启汽车后门的设计也是非常多见,特别是中高级商务车上也是常规的设计了,但是现有的电动控制滑门电机组件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安装繁琐,噪音较大的缺陷,在消费者对汽车整体性能要求日益升高的时代,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抱怨和投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体积小,噪声低,大大提高电动控制滑门工作稳定性的新型大扭矩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控制滑门电机组件。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扭矩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控制滑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转动电机、传动杆、大齿轮盘、离合器组件和输出轴,其中传动杆与转动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且传动杆的轴心与转动电机的转动轴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传动杆与大齿轮盘蜗轮蜗杆配合,大齿轮盘一侧设置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有衔铁、磁环和定子,其中衔铁与大齿轮盘联动配合,定子可控制磁环与衔铁之间的吸合和释放,输出轴一端固定设置在定子上,另一端穿过磁环、衔铁和大齿轮盘后从壳体中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利用离合器吸合原理,实现了开关门传动机构与电机有效分合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大齿轮盘侧面上设置有促使衔铁与磁环贴合的弹性片,所述大齿轮盘外周面上设置有斜向齿纹,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与斜向齿纹啮合的齿纹;所述壳体上另设置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控制定子通电与否的电控板,所述大齿轮盘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穿过弹片插入至衔铁上的通孔或通槽上构成大齿轮盘与衔铁的联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性能和使用的便捷性,其中采用斜齿轮与蜗杆的配合,从而简化了齿轮模具制作难度及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其它零件加工成本和制作难度,另外通过车门滑动轨道和电动控制滑门电机自动开关门技术,实现不同路况下开门匀速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动电机和传动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扭矩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控制滑门电机,包括有壳体6,以及设置在壳体6内的转动电机1、传动杆2、大齿轮盘3、离合器组件4和输出轴5,其中传动杆2与转动电机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且传动杆2的轴心与转动电机1的转动轴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传动杆2与大齿轮盘3蜗轮蜗杆配合,大齿轮盘3一侧设置离合器组件4,所述离合器组件4包括有衔铁41、磁环42和定子43,其中衔铁41与大齿轮盘3联动配合,定子43通电控制磁环42与衔铁41之间的吸合和释放,输出轴5一端固定设置在定子43上,另一端穿过磁环42、衔铁41和大齿轮盘3后从壳体6中穿出;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利用离合器吸合原理,实现了开关门传动机构与电机有效分合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大齿轮盘3侧面上设置有促使衔铁41与磁环42贴合的弹性片7,所述大齿轮盘3外周面上设置有斜向齿纹,所述传动杆2上设置有与斜向齿纹啮合的齿纹21;壳体6上另设置有容置腔61,该容置腔61内设置有控制定子43通电与否的电控板8,所述大齿轮盘3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凸块31,所述凸块31穿过弹片7插入至衔铁41上的通孔或通槽上构成大齿轮盘3与衔铁41的联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6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