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梳棉机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5720.6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丰隆正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40 | 分类号: | D01G15/40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梳棉机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关于一种梳棉机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技术中,梳棉机是重要的加工设备之一。梳棉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前道工序送来的棉(纤维)卷或由棉箱供给的油棉(化纤)层进行开松分梳和除杂,是所有呈卷曲块状的棉圈成为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能,并在此过程中,除掉清花工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然后集成一定规格棉条、储存于棉筒内,供并条工序使用。但是梳棉机在梳理化纤棉的时候,其刺辊上会残留大量的塑料颗粒杂质,如果长期不清理的话就会使的刺辊表面变的光滑,无法起到梳理的作用,而若是要清理,又必须频繁使用刷子刷的方法,同样会使刺辊表面的钉齿造成磨损,变得不锋锐。另外,进料口处经常都是一堆厚厚的缠在一起的化纤棉直接进入梳棉机内部梳理,同时由于梳棉机的电机都会频繁的启动、停止,过厚的化纤棉就会使得电机的启动负荷较大。还有一团团的化纤棉如果是潮湿的话,在梳棉机内部梳理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机器内部的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刺辊上杂质颗粒、降低电机的启动负荷、减少机器堵塞可能的梳棉机进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梳棉机进料装置,其包括有进料槽、设置于进料槽上的旋转轴、由所述旋转轴带动的并位于进料槽中的梳理辊、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皮带轮和遮盖所述梳理辊的防护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梳理齿成排的排成复数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料槽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由竹板间隔连接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盖设置在所述梳理辊的正上方,且所述防护盖的总体形状为与梳理辊相适应的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皮带轮由所述梳棉机自身的电机带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如下有益效果:
一、增加了刺辊的工作寿命,在化纤棉进入梳棉机之前就提前清除了化纤棉中的绝大多数塑料颗粒杂质,减少了刺辊上粘附的杂质,提高了刺辊的使用寿命。
二、减小了电机的启动负荷,节省了能源的消耗,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三、减少了机器堵塞的可能,化纤棉进入梳棉机之前就被蓬松了,在之后即使是潮湿的化纤棉进入机器也不容易引起堵塞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的仰视图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进料槽1,底板11,挡板12,旋转轴2,梳理辊3,皮带轮4,防护盖5。
参照图一,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这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梳棉机进料装置包括有进料槽1,其中所述进料槽1设置有由竹板间隔连接组成的底板1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两侧的挡板12,该进料槽1的出口与梳棉机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梳棉机进料装置还包括有旋转轴2、梳理辊3、皮带轮4和防护盖5,其中所述旋转轴2穿过所述进料槽1两侧的挡板12并与之连接固定,所述梳理辊3表面设置有复数个梳理齿31,该梳理齿31用来梳理一团团的化纤棉使其变蓬松,这样不仅能使得其中的塑料颗粒杂质掉下来,还使得即使化纤棉是潮湿的也可以进入梳棉机而不会引起机器的堵塞。梳理辊3设置在旋转轴2上,在旋转轴2的一端设置有皮带轮4,皮带轮4由梳棉机上的电机带动。防护盖5设置在梳理辊3的正上方,防护盖5总体形状为与梳理辊3相适应的拱形(图中防护盖5因视图需要只画出了半边),设置在梳理辊3上方的防护盖可以使得梳理辊3在梳理化纤棉的时候不会将化纤棉抛到进料槽1的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丰隆正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大丰隆正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5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