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4257.3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1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虎 |
主分类号: | H05B3/50 | 分类号: | H05B3/50;H05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具体是一种新型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加热器为绕片式电加热管,即散热部分是在基管外壁缠绕金属薄片或金属丝带,或者把散热片钎焊在基管上,使用时间长容易松动或脱落,从而增加了接触热阻,降低传热效率;而发热部分的加热件是采用电阻丝发热,其表面温度极高,加热空气温度高且干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加热空气温度柔和的新型电加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加热器,包括基管、设置于基管内的加热件和布设在基管外围的散热片,其特点是基管与散热片一体成型设计,所述基管端面贯穿有至少一个腔孔,所述腔孔中设置有加热件。
其中,上述散热片为从基管的一端表面旋转延伸而出的呈螺旋状的薄片体。
为了使加热器表温较低,上述加热件为半导体热敏陶瓷电阻PTC电加热件。
进一步地,上述PTC电加热件的长度与上述基管长度相同,所述PTC电加热件包括若干并排的PTC发热片、包住PTC发热片的两片导电片、与导电片一体成型的伸出基管两端部的电极片和包裹导电片外部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PTC电加热件或直接或通过固定支架插置在基管的腔孔中。
为了保证使用安全,上述基管的两端部套设有塑料封头,上述PTC电加热件的电极从塑料封头中间伸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将基管与散热片一体成型设计,从而减少接触热阻,有效提高了传热效率,抗震动性好;而且将加热件改为半导体热敏陶瓷电阻PTC电加热件,无明火,表温较低,空气经过散热区表温较低,加热空气温度比较柔和,让人感觉比较舒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基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基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基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加热器,包括基管1、设置于基管1内的加热件和布设在基管1外围的散热片3,其中基管1与散热片3一体成型设计,在基管1端面贯穿有至少一个腔孔10,腔孔10中设置有加热件,该实施例的基管1的腔孔10为形状与PTC电加热件2相同的方形空腔。如图3所示,该图中基管1上的腔孔10为一个;如图4所示,该图中基管1上的腔孔10为两个;如图5所示,该图中基管1上的腔孔10为三个。如图2可知该实施例的散热片3为从基管1的一端表面旋转延伸而出的呈螺旋状的薄片体,将基管1与散热片3一体成型设计,可减少接触热阻,有效提高了传热效率,抗震动性好。而该实施例的加热件为半导体热敏陶瓷电阻PTC电加热件2,该PTC电加热件2的长度与基管1长度相同,PTC电加热件2包括若干并排的PTC发热片、包住PTC发热片的两片导电片、与导电片一体成型的伸出基管两端部的电极片21和包裹导电片外部的绝缘层,该PTC电加热件2直接插置在基管1的腔孔10中,利用PTC电加热件2作为加热件,无明火,表温较低,空气经过散热区表温较低,加热空气温度比较柔和。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使用安全,该实施例在基管1的两端部套设有塑料封头4,该PTC电加热件2的电极21从塑料封头4中间伸出。如图1所示,将PTC电加热元件固定于基管的中腔内,用专用工具插入螺旋翅片之间的空隙垂直挤压管外壁以固紧空腔内的发热元器件,或者用专用机械卡住螺旋翅片间的空隙旋转挤压固紧空腔内的发热元器件,使发热元件与基管更贴合。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虎,未经胡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4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