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气压植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4072.2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3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苗英;李方瑞;王胜利;刘璐;杨庆辉;郑晔;杜延成;张民;孙向东;武模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英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杜文娟 |
地址: | 272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气压 植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防汛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气压植桩机。
背景技术
抗洪抢险或一些工程需要对原有的堤岸或土地进行加固,植钢桩就是加固的办法之一。现有的气压植桩机能够很好地植入钢桩,省却了以往人力高强度的打桩,只是在打桩过程中,要尽力去保持主机与桩体垂直,以避免钢桩端部变形卡住桩头。仅通过人眼来目视垂直角度,不精确也不容易控制。再者,植桩机需要举过桩体套入主机内,才能将钢桩套入,另外还需要人手来扶住钢桩,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避免钢桩端部变形卡住桩头、无需手扶钢桩的便捷式气压植桩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便捷式气压植桩机,包括上框架、下框架、设置在上框架的挂杆、设置在挂杆上的挂架和挂在挂架上的风镐,其中,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下框架设置有开口。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风镐正下方的圆柱管,和固定所述圆柱管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的连接杆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杆和所述连接杆至少有两根。
其中,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新型,在打桩时,可以有效控制主机与桩体垂直,有效避免钢桩端部变形卡住桩头,再者不需要举过桩体就可以将桩体插入风镐,方便更换桩体,使得在防汛过程中,不需要再人手扶钢桩,使得打桩更加的便捷,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上框架;2、下框架;3、挂杆;4、挂架;5、风镐;6、圆柱管;7、固定杆;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捷式气压植桩机,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设置在上框架1的挂杆3、设置在挂杆3上的挂架4和挂在挂架4上的风镐5,其中,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下框架2设置有开口。固定装置包括位于风镐5正下方的圆柱管6,和固定圆柱管6的固定杆7,固定杆7与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的连接杆8连接。固定杆7和连接杆8至少有两根。上框架1和下框架2为矩形。
本实施例中,选择四根连接杆8和四根固定杆7,固定杆7将圆柱管6固定在风镐5的正下方,在使用时,将钢桩穿过圆柱管6,再插入风镐5,然后进行打桩作业,通过圆柱管6的作用,可以很有效的保持装置主体和钢桩保持垂直,避免钢桩端部变形卡住桩头,再者不需要手扶钢桩就可以保持钢桩稳固。再者,由于下框架2设置有开口,不需要将装置抬高举过钢桩端部,将钢桩从开口穿过即可套入,进行打桩作业。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英,未经苗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4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