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23614.4 | 申请日: | 2013-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3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罗慰民;孙巍;陈汉文;黄浙文;马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兆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27/06 | 分类号: | B21B2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的轧制生产中采用喷淋式冷却方式来冷却轧辊,冷却的介质有水、含量5%的乳化液或全油。
而两种金属的冷复合轧辊采用的微量油“干式润滑”,几乎是在完全无冷却介质的状况下进行的“干式润滑”轧辊;
由于金属复合轧制的特殊性,喷淋式冷却润滑方式完全不适用与金属复合轧制时的冷却方式,所以,其冷却方式一般采用空心工作辊通水或风机对轧辊进行吹风冷却。
空心工作辊通水由于受到轧辊强度的制约,空心直径不能足够大,通水流量不足以起到持续冷却工作辊的作用;
风机吹风冷却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也不能足以有效持续冷却辊系的温升;
因此,上述的两种冷却方式均不能完全持续有效地解决轧辊的温度不断升高而使轧辊生产凸度问题,特别是在春夏、夏季、夏秋季节辊系的温升冷却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持续地解决金属复合轧制过程中的辊系温升导致轧辊生产的热凸度问题的新冷却工艺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辊系统,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辊系统,包括有两个支承辊和两个工作辊,支承辊以及工作辊按照支承辊、工作辊、工作辊、支承辊的顺序于竖直方向上罗列设置,支承辊与工作辊滚动接触,两个工作辊之间形成有用于复合金属通过的轧制间隙,还包括有:第一冷却组件,第一冷却组件包括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管和与冷却管连通的循环装置,冷却管与位于上方的支承辊旋转接触;第二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包括有冷却水箱以及循环管系,循环管系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中设置有冷却介质,位于下方的支承辊侵泡于冷却介质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制冷却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工作辊与复合金属接触,工作辊与复合金属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工作辊温度升高;工作辊与支承辊滚动接触,支承辊通过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进行冷却,低温的支承辊与工作辊接触,从而达到对工作辊有效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轧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其中:
1-钢带;2铜带(上下2条);3、5工作辊(2根);4铜钢复合带;6、7支撑辊(2根);
8下支撑辊冷却水箱;9热水出管;10冷水入管;11冷却管(2组);
12上支撑辊冷却套(2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轧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辊系统,包括有两个支承辊和两个工作辊,支承辊以及工作辊按照支承辊、工作辊、工作辊、支承辊的顺序罗列设置,支承辊与工作辊滚动接触,两个工作辊之间形成有用于复合金属通过的轧制间隙,还包括有:第一冷却组件,第一冷却组件包括有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管和与冷却管连通的循环装置,冷却管与位于上侧的支承辊旋转接触;第二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包括有冷却水箱以及循环管系,循环管系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中设置有冷却介质,位于下侧的支承辊侵泡于冷却介质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工作辊与复合金属接触,工作辊与复合金属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工作辊温度升高;工作辊与支承辊滚动接触,支承辊通过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进行冷却,低温的支承辊与工作辊接触,从而达到对工作辊有效降温的目的。
具体地,冷却管呈s型迂回或平行于支撑辊轴向并排设置组成冷却管组,冷却管组为与支承辊相吻合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金属轧制辊系冷却工艺技术领域,在本实用新型中,轧辊辊系通过水箱冷却下支撑辊,传导下工作辊冷却,控制下工作辊热凸度;本实用新型装置上侧的支承辊上设置有冷却管(冷却水套),冷却套排列旋转的冷却管传导上支撑辊热量,冷却上支撑辊,上支撑辊传导上工作辊冷却,控制上工作辊热凸度。
本实用新型装置运行后,实现辊系温度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提升两种金属复合带材生产效率。
为了持续地解决复合轧制过程中的辊系温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冷支撑辊传导工作辊冷却的新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兆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兆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3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矿用磁选机端盖防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