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0663.2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文健;蒋勇;隗祥俊;关汝伟;高玉军;吕昕;彭美华;张治文;卢洪军;冯明明;王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产 蜡油 采油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中的有杆泵采油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稀油开采用的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的油井,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泵挂也在逐渐加深,普遍存在杆柱偏磨现象和清蜡效果差等问题,由此产生的断、卡、脱、漏检泵井次大量增多,各油田采用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抽油泵及多功能防卡器、双向保护抽油杆接箍等配套工具以延长油井检泵周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措施效果,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杆柱的受力状况,因此杆柱下行弯曲造成的管偏磨不可避免的存在;同时,这类油井一直也没有一种简单、低成本、有效的、对油层无污染的清蜡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深抽油井杆柱偏磨铁屑沉积以及油井出砂、结垢等机械杂物造成的卡泵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该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可以部分消除杆柱下行发生弯曲的力,减缓杆柱下行弯曲造成的杆柱偏磨,解决高“油气比”油井生产发生的“气锁”问题,消除普通抽油泵存在的“胀泵”现象,以及普通泵结构出油阀罩易断的问题,解决低产结蜡油井的清蜡问题,从而达到保证油井正常、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油井时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包括通过油管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泄油器、深抽泵和丝堵,深抽泵的柱塞与油井的抽油杆柱固定连接,深抽泵包括外管,外管内套设有泵筒,泵筒的下端连接有上进油阀,上进油阀的下端连接有下进油阀,在泵筒内从上向下依次连接有脱接器芯杆、拉杆和柱塞芯杆,柱塞芯杆的下端外设有环形的出油阀,泵筒内设有与出油阀相匹配的出油阀座。
深抽泵和丝堵之间设置有筛管,或砂锚。
泄油器的上部通过油管连接有定压洗井阀,泄油器和定压洗井阀之间设置有封隔器。
脱接器芯杆的上端设有用于与抽油杆柱连接的爪簧,柱塞芯杆的下端连接有柱塞下 接头。
泵筒的上端从上向下依次连接有卡套、弹簧、第一螺母、拉杆上接箍、第二螺母、滑阀和泵筒上接头。
出油阀座的上端设有筒形的柱塞,柱塞的外径等于泵筒的内径,柱塞能够沿泵筒的轴线滑动,拉杆和柱塞芯杆通过拉杆下接箍连接,柱塞的内径小于拉杆下接箍的外径。
上进油阀包括与泵筒下端固定连接的上进油阀罩,上进油阀罩内设有上进油阀球和上进油阀座。
下进油阀包括与上进油阀的下端固定连接的下进油阀罩,下进油阀罩内设有下进油阀球和下进油阀座。
外管的上端从上向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释放接头、释放管和泵上接头,外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泵下接头,下进油阀罩的下端通过进油阀接头与泵下接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能够解决抽油井杆柱偏磨铁屑沉积以及油井出砂、结垢等机械杂物造成的卡泵问题,部分消除杆柱下行发生弯曲的力,减缓杆柱下行弯曲造成的管杆偏磨,解决高“油气比”油井生产发生的“气锁”问题;消除普通抽油泵存在的“胀泵”现象,以及普通泵结构出油阀罩易断的问题;解决低产结蜡油井的清蜡问题,同时由于封隔器的分隔作用,形成闭式抽油系统,实现负压采油,有利于提高油井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低产结蜡油井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深抽泵上半部分的装配图。
图3是深抽泵下半部分的装配图。
其中1.释放接头,2.爪簧,3.释放管,4.泵上接头,5.外管,6.脱接器芯杆,7.卡套,8.弹簧,9.第一螺母,10.拉杆上接箍,11.第二螺母,12.拉杆,13.滑阀,14.滑阀座,15.泵筒上接头,16.第三螺母,17.拉杆下接箍,18.支承套,19.柱塞上接头,20.泵筒,21.柱塞,22.柱塞芯杆,23.出油阀座,24.出油阀,25.柱塞下接头,26.上进油阀罩,27.上进油阀球,28.上进油阀座,29.下进油阀罩,30.下进油阀球,31.下进油阀座,32.进油阀接头,33.泵下接头,41.套管,42.油管,43.定压洗井阀,44.封隔器,45.泄油器,46.深抽泵,47.筛管,48.丝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0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水自动上升水循环使用的梯形发电站
- 下一篇:警示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