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双转手把做转控的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0542.8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5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何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2 | 分类号: | F16K11/22;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手 做转控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双转手把做转控的水龙头,系藉由一组合面板来与两进水管、三通接管组装为一体后,再由两转手把组装在两进水管端所构成,使各个元件为模组化以方便做搭配拆换作用之外,并达到方便及快速组装完成目的。
背景技术
按,一般所见到的冷、热混合式水龙头组,除了在外观上看得到两转手把来操控水力大小之外,再者即将两转手把系组装在一座壳上,使两转手把的管端得穿入座壳内与主体结合,由于主体本身多为一体式制成缘故,因此在体积上就显得占空间,且制作成型时也较容易因局部的暇疵缘故以致造成整个主体就得报废掉,这样一来便导致制作的品质无法稳定控制外,其报废品的处理又是一项负担,这些都是导致制作成本增加的因素。
再者,现在对于水龙头组的需求不再是「单一大量」,而是朝向「多样少量」情形,虽然如此,但一些在水龙头组中基本的元件却是一再地运用不已,亦即共用品,因此对于目前的制作走向需求下,便逐渐地以模组化为潮流外,亦可达到多样变化性及降低在制作上的成本与损耗,故以水龙头组而言,亦有以模组化组合的可行性,方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因此,申请人得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双转手把做转控的水龙头,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定位结合牢靠,不易发生相对位移,方便搭配组装,适用更加广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双转手把做转控的水龙头,由两进水管和三通接管组装后,再由一组合面板结合后再将两转手把组装在两进水管的管端中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呈直弯角状,并在所述进水管的凸伸段落的表面上设有两相对位置分布的定位凸体,两定位凸体嵌入三通接管侧边的供水端内壁设有的两相对位置分布的L形凹槽并转扣而形成定位结合;在三通接管水平的左、右两侧设有供水端,并在与供水端相通的垂直位置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出水端,另在三通接管所呈上、下贯通的出水端底下以一止水螺塞来将之螺合阻漏;如此使进水管和三通接管呈模组化结合定位后再将组合面板呈前置或后置形态进行组装。
其中,组合面板设有两个供进水管的管端置入的组装孔。
其中,在两进水管与组合面板贴触的面上设有呈突起的锁合凸部,并在锁合凸部中则有一呈凹陷状的凹口,该锁合凸部由组合面板内面所在的相对位置上制有的圆穿孔套置,由螺栓穿经所述圆穿孔后螺锁于凸部的凹口中以形成两进水管与组合面板的组装。
其中,并在两进水管底端及三通接管的出水端位置中分别埋设有铜制的使其不致在螺接时受到损坏的螺纹管套件。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各个元件为模组化以方便做搭配拆换作用之外,并达到方便及快速组装完成目的。
2、各元件定位结合牢靠,不易发生相对位移,避免了对元件的损坏。
3、三通接管除了在其水平的左、右两侧设有供水端之外,并在与供水端为相通的垂直位置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出水端,如此以具有不限方向的选用,而更方便做搭配组装运用。
4、三通接管所呈上、下贯通的出水端,并可在出水端底下以一止水螺塞来将的螺合阻漏。
5、在两进水管底端及三通接管的出水端位置中,分别埋设有铜制的螺纹管套件,使其不致在螺接时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具双转手把做转控的水龙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进水管的部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后的图示。
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图示(一)。
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图示(二)。
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9:本实用新型埋设有螺纹管套件的图示(一)。
图10:本实用新型埋设有螺纹管套件的图示(二)。
图11:本实用新型埋设有螺纹管套件的图示(三)。
图12:本实用新型埋设有螺纹管套件的图示(四)。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0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