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0473.0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肖克平;陈兴旺;张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资源环保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何新华 |
地址: | 510601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烟气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导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应用于矿热炉、石墨电极炉、电解炉等冶金炉做低温烟气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据调查目前铁合金行业矿热炉和电极炉等利用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大部分都是因为所利用的烟气温度太低而导致发电量少或不能发电。所以矿热炉余热回收烟气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个技术瓶颈。主要原因是在烟道抽风时不能把进炉子的冷风和热烟气分开,炉门打开冷空气进入烟道的量过多在排烟时冷空气多于热空气,导致烟气温度过低而发不了电或发电量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发改委第四批铁合金行业准入名单有700多家公司,矿热炉有几千台之多。如果全部做成余热回收发电站,带来的利益和节能都是不可小觑的。
现有的铁合金矿热炉做余热回收发电项目中,抽出的烟气温度在150度-200度左右,达不到预期的发电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冷空气通过炉门进入烟道,把炉子内部的烟气温度降低了,如果把炉门关上,没有冷空气进去炉内的一氧化碳又要升高,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炉门关闭操作工人也无法通炉和加料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导流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有效避免冷空气混入烟气中,保持烟气较高的温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包括烟罩、烟道和由若干个金属连接块单元组成的环形导流罩,烟罩安装在矿热炉顶部,环形导流罩位于烟罩内部,烟道的下端位于环形导流罩内;环形导流罩中,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侧边相互插接,所述环形导流罩两端开口,导流罩的横向截面的面积由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包括结构两个相同的连接块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边上沿侧边高度方向设有凸条,其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两个连接块通过凸条与凹槽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其中第一连接块两侧边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凹槽,第二连接块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导流罩外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为8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导流罩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为耐高温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1c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设置一个环形导流罩,使进入炉内的冷空气流向改变,由原来的冷空气直接进入烟道改变为通过炉内高温区路径升温,从而将进入烟道中的烟气温度提高至350-500℃;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导流罩可以通过烟罩的检修口,小块安装组合使进入炉内的冷空气流向改变,既不影响操作工的操作,也不影响冷风进入炉内的补入,既安全又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矿热炉余热发电的技术瓶颈问题, 使发余热电机组工作稳定减少波动起伏,提高发电效率,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充分余热利用减少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形导流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包括烟罩3、烟道4和由若干个金属连接块单元组成的环形导流罩2,烟罩3安装在矿热炉1顶部,环形导流罩2位于烟罩3内部,烟道4的下端位于环形导流罩2内;环形导流罩2中,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连接块单元21侧边相互插接,所述环形导流罩2两端开口,环形导流罩2的横向截面的面积由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形导流罩2通过烟罩3的检修口小块安装组合使进入炉内的冷空气流向改变,由原来的冷空气直接进入烟道改变为通过炉内高温区路径升温,既不影响操作工的操作,也不影响冷风进入炉内的补入,明显改善了烟气温度,由原来的180-200℃提高到350-500℃之间。使余热发电效率提高了60%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资源环保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资源环保水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0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